西望虞墀远势孤,何人生预筑玄庐。极知刘氏悠悠意,要与滕公郁郁符。
凤羽幽篁和雾长,龙鳞老桧受风呼。薜萝交锁尘踪断,苔藓重封石甃虚。
天静鬼神严守护,地灵罔两暗驱除。三年制椁桓司马,五月投江屈大夫。
泉下玉鱼终出世,云间铜雀竟成墟。先生此计成超古,高士他时合致刍。
种德由来膺上寿,作歌遥为赞良图。冈头一道南征路,千载亭亭忆相儒。
猜你喜欢
裂瓦攲椽五六间,地形高下颇依山。黄鹂相应雨初过,绿树成阴春已还。
土灶有烟营饭饱,柴门无客任苔斑。却思一钓沧浪去,蘋叶蓼花相伴閒。
老去王门混酒徒,陈留宾客避呼卢。不知今日狂何似,曾入高阳会里无。
尚嫌尸素腐儒餐,痛饮悲歌总鲜欢。懒拙岂便从后进,疏狂终碍作高官。
抗心竹帛招沈魄,放眼烟霄送逸翰。各有千秋须努力,莫将驹隙等闲看。
香刹(chà)夜忘归,松清古殿扉(fēi)。
灯明方丈室,珠系比丘衣。
白日传心净,青莲喻法微。
天花落不尽,处处鸟衔(xián)飞。
造访龙兴寺,夜深忘记了归去;青青古松树,掩映佛殿的大门。
方丈室里宽敞干净,灯火通亮;和尚披衣系着佛珠,吟诵诗文。
心地像阳光般明亮,纯洁透明;佛法如莲花般圣洁,微妙清静。
天女撒下的花朵,飘落佛前;衔花翻飞的鸟儿,离去无声。
参考资料:
1、刘炜评主编.唐诗宝鉴·山水田园卷.陕西:陕西出版集团,陕西人民出版社,2009:15-16
香刹:寺院。此指龙兴寺。忘归:忘返。
方丈室:指寺院住持的居室。比丘:和尚。
心:禅心。青莲:青色莲花,佛书中多喻眼睛。喻法:用事例比喻来讲佛法。
天花:天女所散之花。
此诗写龙兴寺环境清凉寂静,寺内的僧人善良勤勉,日夜为香客祈福,对佛法的钻研很勤奋。诗人具体通过“灯明方丈室”、“青莲喻法微”来点明。作为辅助,诗人用了“珠系比丘衣”、“白日传心净”两个句子,逻辑上很严密。为了展现龙兴寺环境的优美,诗人用到了对比这种常见的修辞方法。殿内是低低的诵经声,殿外却有山禽自由来去。俗话里常用“门可罗雀”形容人家的偏僻冷清,这里诗人就用“处处衔鸟飞”来写照寺内庭园中的清静。佛门之内不得喧哗吵闹是常理,用易于明白的修辞来表现其实也显露了诗人的修养,这样写寺庙是很妥当的。当然如果这里把“处处衔鸟飞”理解成是与僧人心静之态做对比,更突出了龙兴寺和尚的修为,也是可以的。
有寺无僧不成灵静,有僧无寺不成雅意。龙兴寺既有古刹的风貌,又有修行高深的僧侣,所以自有其不同凡响之处。
碧桃花底共鸣珂,云淡风柔气候和。辇路雨馀生嫩草,官河冰泮动微波。
近天楼阁逢春早,向日园林得暖多。我有新词三百阕,兴来呼酒对君歌。
三尺新碑处士坟,乡人犹解说清源。东阡西冢多金玉,不及卢家好子孙。
疏钟岩畔发,孤棹峡中行。是岸西方到,兹辰大圣生。
望农花雨急,问禁竹房清。旅食同僧乞,依稀舍卫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