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膏腻滑金钗溜,绣带斜分亸香袖。锁窗睡起思娇慵,练裙六幅湘波皱。
月转虚檐风满林,碧云迢递银河深。香尘不到袜罗冷,下阶踏碎梧桐阴。
梧桐老去孙枝长,枝上凤凰栖两两。凭谁巧斫琴瑟成,谐奏宫商协幽响。
萧郎不归春意阑,梦绕梨云花作团。银塘露冷芙蓉老,锦鸳怨入秋风寒。
楚云湘水鳞鸿杳,两点春山愁不扫。低徊顾影悄无言,明朝只恐朱颜老。
猜你喜欢
怒涛喷雪战鱼龙,架篾成桥袅半空。
世路险夷那不有,此心安处本来同。
烧灯过了客思家,独立衡门数暝鸦。燕子未归梅落尽,小窗明月属梨花。
僻性稍疑木石亲,得君添作眼中人。
披襟却带烟霞气,选韵浑忘簿领身。
乡县酱油应染梦,湖堤梅蕾已含春。
偷闲射覆娱长夜,来去扁舟莫厌频。
爽气横空阔,清谈绝辈流。
嘶骢能枉顾,漫刺肯轻投。
敢谓官无冷,其如学更优。
荣途未须捷,恐隔旧交游。
开国维东井,城池起北辰。
咸歌太平日,共乐建寅(yín)春。
雪尽黄山树,冰开黑水津。
草迎金埒(liè)马,花伴玉楼人。
鸿渐看无数,莺歌听欲频。
何当桂枝擢(zhuó),还及柳条新。
建国立都对应着东井星宿,城池从北辰处开始延伸。
百姓们都在歌颂太平盛世,共同沉浸于正月欢乐春。
黄山树上的冬雪已经化尽,黑水渡口坚冰也已消融。
金沟边青草丛生如迎春到,香花开放陪伴玉楼美人。
眼前无数鸿鸟在空中飞翔,黄莺频频传来美妙歌声。
什么时候能在科举中登第,回家还赶得上柳条清新。
参考资料:
1、彭定求等.全唐诗(上).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272
2、彭国忠等.唐代试律诗.合肥:黄山书社,2006:6-7
开国:指建国立都。维:连结。一作“移”。东井:星宿名,位处银河之东,也称井宿。维东井,指唐都长安与东井对应。起:一作“对”。北辰:指北极星。
咸:全,都。建寅:指夏历正月。
雪:一作“云”。黄:一作“青”。黑水:此指渭水。津:渡口。一作“滨”。
金埒:指用金堆成的矮墙。伴:一作“醉”。玉楼:华丽的楼。
鸿渐:谓鸿鹄飞翔从低到高,循序渐进。歌:一作“声”。
桂枝擢:喻指科举及第。还:指归家。
此诗是命题写景之作,亦是试律诗的主要题材之一。首二联从正面破题,但并非直接点破,而是以“东井”“北辰”破“长安”,以“建寅春”破“早春”,且同时总起全诗。三联承写诗题中的“早春”二字,描写冰消雪融之景。四联具体描摹的是早春时节,草长花开之景,且又加入了人们游春的活动。“迎”“伴”二字都用了拟人手法,赋予花草以人格色彩,使它们显得如此有情、可爱。相对于四联主要描写植物,五联描写的却是春天动物的活动。此联上句是远景的描述,下句由视觉转入听觉,描写了黄莺的啼鸣。末联表面上仍写春色,实际上是表达了作者希望自己早日登第出仕,以有所作为的理想和抱负,也表现了作者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
北来快顺一篙駃,南去间关百丈牵。世事从来且如许,下滩船看上滩船。
关河迢递岂堪论,下马秋风对一尊。作赋屡同扳玉树,倚歌曾共宿麟园。
何求弦管西天落,忽指旌旗上谷翻。留滞周南成潦倒,愧无长策献君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