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人浪游越,越山旧名吴。吴山窈窕如画图,芙蓉乱扑城之阇。
云英不远紫微省,杏花偏近黄公垆。解衣贳酒独感慨,还上高台听鹧鸪。
鹧鸪不为啼春雨,似诉吴越兴亡语。般乐夫差首己濡,忧勤勾践胆能茹。
偶尔凭陵一跳梁,毕竟山丘共首鼠。草上同飞望帝魂,宫中曾献捧心女。
吴山越水春融融,吴王越霸归东风。白驹度隙促短景,朱花散綵成飘蓬。
乍来一笑已陈迹,兹山千古青无穷。即今箫鼓锦城乐,但识屏翰皇图雄。
吁嗟黄金不买绿酒醉,何乃愦愦人世亶不聪。
猜你喜欢
天风吹我登鳌峰,大山小山石玲珑。赤霞日烘紫玛瑙,白露夜滴青芙蓉。
飘绡云起穿石屋,石上凉风吹紫竹。挂冠何日赋《归来》,煮茗篝灯洞中宿。
天风吹我登驼峰,大山小山石玲珑。赤霞日射紫马脑,白露夜滴青芙蓉。
飘飖云起迷石室,石上凉风吹紫竹。挂冠解印归去来,扫石篝灯洞中宿。
玉阶生白露,夜久侵罗袜。
却下水晶帘,玲珑望秋月。(水晶一作水精)
玉砌的台阶夜里已滋生了白露,夜深久伫立露水便浸湿了罗袜。
只好回到室内放下了水晶帘子,仍然隔着透明的帘子凝望秋月。
参考资料:
1、詹福瑞等.李白诗全译.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1997:175-176
罗袜:丝织的袜子。
却下:回房放下。却:还。水晶帘:即用水晶石穿制成的帘子。“玲珑”句:虽下帘仍望月而待,以至不能成眠。玲珑:透明貌。玲珑,一作“聆胧”。聆胧:月光也。水精:即水晶。
李白的这首宫怨诗,虽曲名标有“怨”字,诗作中却只是背面敷粉,全不见“怨”字。无言独立阶砌,以致冰凉的露水浸湿罗袜;以见夜色之浓,伫待之久,怨情之深。“罗袜”,表现出人的仪态、身份,有人有神。夜凉露重,罗袜知寒,不说人而已见人的幽怨如诉。二字似写实,实用曹植“凌波微步,罗袜生尘”意境。
怨深,夜深,主人公不禁幽独之苦,由帘外到帘内,拉下帘幕之后,反又不忍使明月孤寂。似月怜人,似人怜月;而如果人不伴月,则又没有什么事物可以伴人。月无言,人也无言。但读者却深知人有无限言语,月也解此无限言语,而写来却只是一味望月。这正是“不怨之怨”,所以才显得愁怨之深。
“却下”二字,以虚字传神,最为诗家秘传。此处一转折,似断实连;好像要一笔荡开,推却愁怨,实际上则是经此一转,字少情多,直入幽微。“却下”一词,看似无意下帘,而其中却有无限幽怨。本来主人公由于夜深、怨深,无可奈何而回到室内。入室之后,却又怕隔窗的明月照此室内幽独,因而拉下帘幕。帘幕放下来了,却更难消受这个凄苦无眠之夜,在更加无可奈何之中,却更要去隔帘望月。此时主人公的忧思不断在徘徊,直如李清照“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的那种纷至沓来,这样的情思,作者用“却下”二字表达出来。“却”字直贯下句,“却下水晶帘”,“却去望秋月”,在这两个动作之间,有许多愁思转折反复,诗句字少情多,以虚字传神。中国古代诗艺中有“空谷传音”的手法,这是如此。“玲珑”二字,看似不经意的笔调,实际上极见功力。以月的玲珑,衬托人的幽怨,从反处着笔,全胜正面涂抹。
诗中不见人物姿容与心理状态,而作者似也无动于衷,只以人物行动来表达含义,引读者步入诗情的最幽微之处,所以能不落言筌,为读者保留想象的余地,使诗情无限辽远,无限幽深。所以,这首诗体现出了诗家“不著一字,尽得风流”的真意。以叙人事的笔调来抒情,这很常见,也很容易;以抒情的笔调来写人,这很少见,也很难。
契诃夫有“矜持”说,写诗的人也常有所谓“距离”说,两者非常近似,应合为一种说法。作者应与所写对象保持一定距离,并保持一定的“矜持”与冷静。这样一来,作品才没有声嘶力竭之弊,而有幽邃深远之美,写难状之情与难言之隐,使漫天的诗思充满全诗,却又在字句间捉摸不到。这首《玉阶怨》含思婉转,余韵如缕,正是这样的佳作。
睦州担板汉,从来见一边。
浅深三尺水,上下两重天。
长空淡淡一行斜,塞外传书到汉家。灭没孤村瞻远近,参差数字乱烟霞。
联翩破界青山色,掩映遥将红蓼花。最是南楼频倚望,不堪幽思动天涯。
春风那堪握手,感情深似水。残更转、似酒初醒,金荷开尽红蕊。
自别后、吟怀渐冷,遥天盼断征鸿坠。乍传来、素简缄愁,又牵离思。
璧月宵明,琼卮夕泛,漫临风念子。更魂断、细雨纷纷,清明时节又至。
望江南,青山如画,为长送,归帆东指。算天涯,荒草萋萋,自饶春意。
游仙梦杳,归雁声寒,惯连宵不寐。长记取,墨花香篆,旧日情致。
携酒登临,与君挥泪。良时不再,英游难续,十年梁苑窗同绿,恨缘悭、今昔分荣悴。
湖山笑我,飘零书剑何之,栖栖软红尘里。
风烟冉冉,花事迟迟,看柳眉颦翠。但枉说、鱼龙在野。
鹓鹭分行,行矣关山,独吟声起。长空莽莽,流云来住,雏莺如语花似锦,镇无聊、玉笛声重倚。
箧中冰雪陈陈,便有新愁,也成故纸。
张帆得顺风,飞鸿与争疾。后浪蹙亦舒,前山过如失。
桐江转数湾,上濑未入日。篙工享安便,坐稳头屡栉。
人生倚造物,理微难究诘。处顺安可常,离忧讵能必。
白鸥知此情,故向波间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