晓骑凌风乘兴长,倒裳独笑主人忙。感君旧是玄真侣,惠我兼遗肘后方。
岸转渔歌横落日,春留燕语背斜阳。匏尊却羡江亭好,独愧高人元漫郎。
猜你喜欢
何须绝岛问蓬瀛,水碧山青护草楹。夜月半将松影度,春风细捲钓纶轻。
渊明松菊惟高枕,范蠡渔舟祇避名。黄鸟年来旧相识,绿阴时送隔溪声。
世事清消一健忘,道心随处浴沧浪。偶逢洞口刀圭诀,因识山中岁月长。
百里棠阴分雨露,十年歧路叹膏粱。凭谁尚友崆峒子,比屋于今共挽唐。
老去诗篇次第裁,兴来鱼鸟莫相猜。谷盘徐有松花落,径远惟宜隐者来。
叩角有时歌白石,看花随意踏苍苔。莫将转盼论陈迹,百岁相看能几回。
浪花有意千里雪,桃花无言一队春。一壶酒,一竿身,快活如侬(nóng)有几人。
江上千里浪花翻滚如雪,岸上一排排的桃花竞相怒放,春意正浓。身边一壶美酒,手中一支钓竿,世上这样自由快乐的人有几个?
参考资料:
1、南唐·李煜著;文东注.李煜词选注.长春:吉林文史出版社,2001年:8-10
2、钟礼平编著.新编宋词三百首全译本.深圳:海天出版社,2013年:7
渔父:词调名,又名“渔父词”、“渔歌子”,单调,正体为二十七字,五句四平韵。浪花:一作“阆(láng)苑”,指传说中神仙居住的地方。有意:一作“有情”。千里:一作“千重”。桃花:一作“桃李”。一队春:指桃李盛开,由近及远,好像队列有序一样排列着。一竿身:一根钓竿。身,一作“纶”,一作“鳞”。快活:一作“世上”。侬:我,江南口语。
这首词是题《春江钓叟图》画之词。据《南唐书·后主纪》载:“文献太子恶其有奇表,后主避祸,惟覃思经籍。”由此,也有人认为,这首词是“后主为情势所迫,沈潜避祸,隐遁世尘并写词表露自己的遁世之心,以释文献太子的疑嫉”(蒲仁、梅龙《南唐二主词全集》辑注),也有道理。词史上最早写《渔父》词的,是唐代的张志和。李煜这首词,继承的就是张志和的“渔父家风”,写渔父的快乐逍遥。从词意上看,此词耽于隐逸、格调不高,当是李煜前期意念消沉的作品。
此词开篇入画,将画中意境以言辞写出,以画境言心境。“浪花”成“千里雪”,“桃花”作“一队春”,写春江浪涌,春光明媚。一队”后着一“春”字,不仅显示出桃李的生机,而且又透出别样的俏皮,绘出明畅绚丽的意境。这两句寥寥数字便将画中意境描绘得淋漓尽致:画中的主人公渔父,趁着春江水涨,驾一叶小舟,随水顺风而下;好风推舟行进,轻舟分浪飞驶,浪花迎面而来,如溅起千里雪;渔父心中开怀,而浪花也似有意;船行浪中,两岸桃红李白,列队相随,花树多情,渔父恬畅。
余下三句描写了渔父的装束,是点睛之笔,写出了渔父淡泊潇洒的人生境界。两个三字句看似信手拈来,其实也是锤炼的结果:“一壶酒”写出渔父的精神状态;“一竿纶”点明渔父的职业和身份。单说“一壶酒”,也许还可以联想到别的人;但紧跟着说“一竿纶”,则肯定是渔父无疑了。末句突现高峰——“世上如侬有几人”,这句话是渔父的自述:在尘世上,像我这样自在快活的人,恐怕不多。这位钓叟,无风波之险,而有自然之乐,在自己的糊口生涯中找到乐趣。他摆脱世俗的羁绊,避开名利的枷锁,自在逍遥,令人羡慕不已。
这首词题画抒怀,借景寓意,虽然情趣不高,但悠然散淡之意境却清丽不俗,也可视为题画诗词中的精品。
又识山之势,何为识此山。肖形殊聚米,成象自开颜。
万点峰宜绘,千堆路几弯。眼前寻弃地,画里比斜鬘。
朗朗形如见,层层叠莫攀。将才多妙策,著绩出人寰。
光阴逝者皆客,行藏寄也非吾。野宿身仍畎亩,乡心梦失江湖。
德意丁宁到绿林,都捐刀剑作齐民。皇华入奏天颜喜,趁得朝元第四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