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乡旧日访山居,插架纵横万卷书。郡府贤良催剡荐,皇家爵禄庆宣除。
斯文每逐仪容接,公道何嫌职守拘。樗散由来天所放,厅阶日觉往来疏。
猜你喜欢
玉宇天高对广寒,清辉照见酒肠宽。神踪要觅三生石,仙药须凭九转丹。
宋璟多应趋宰辅,郑虔祇合老儒官。山川万里秋空阔,好趁西风挟羽翰。
锦鞯花马抹青刍,天上承恩喜赐租。出塞将军闻奏凯,还朝使者迓先驱。
露凉松径悲玄鹤,水阔莲塘浴锦凫。犴户秋清公牍少,远游作赋托三闾。
望乡远在海瀛边,茅屋苍苔问石田。夜月上时探兔窟,寒潮落处抖鱼筌。
踏歌遥听青云外,射策长怀玉殿前。千里祇今怜作客,焚香再拜祝尧天。
黄鹄摩云壮气增,青虹贯斗剑光腾。半生出处惭无补,一代经纶学未能。
指下徽音弹夜月,笔端草圣袅秋藤。西风不尽思乡意,回首天涯忆旧朋。
如此临文共可传,气清应信永和年。流觞接席凭虚槛,曲水依城系画船。
晴散煖香花作雨,节当寒食柳如烟。谁言褉事兰亭胜,得似明妆醉谪仙。
城尖径昃(zè)旌(jīng)旆(pèi)愁,独立缥缈之飞楼。
峡坼(chè)云霾(mái)龙虎卧,江清日抱鼋(yuán)鼍(tuó)游。
扶桑西枝对断石,弱水东影随长流。
杖藜(lí)叹世者谁子,泣血迸空回白头。
缥缈:高远不明之貌。楼高势若飞,故曰飞楼。
坼:裂缝。霾,指云色昏暗。龙虎卧,形容峡坼云霾。日抱:指日照。鼋:大鳖;鼍:鳄鱼。
断石,指峡坼。
杖:拄(杖)。藜:用藜茎制成的手杖。谁子:哪一个。泣血:形容极度哀痛,语出西汉李陵《答苏武书》。
白帝城危耸于夔州(今重庆市奉节县)东白帝山之上,背负峭壁,前临大江,占据高峻山势,为三峡入口处著名胜景。杜甫晚年寄居夔州,咏白帝城作品颇多,此为其中之一。
“城尖经仄旌旆愁,独立缥缈之飞楼。”起句突出“白帝城最高楼”之高:城高路险,城头遍插旗帜,而旗帜亦愁城楼高险,则人愁不言而喻。白帝城楼高耸于此缥缈之际,凌空若飞,诗人驻立楼前,极目四望,胸襟益开。其立足之高,视野之阔,使得全诗在未展开之前已笼罩于一种雄奇壮丽的气势之中。
“”这一联是写楼头所见:忽而江峡若裂,云气昏晦,纵横怪石似龙盘虎踞,横卧波心;忽而江清水澈,日照当空,滩石于粼粼光影隐耀之中,又如鼋鼍怡然嬉游,阴晴气象殊异,而动人之处各不相让,两句并举,将楼头观景的倏忽万变写得活龙活现。
“”扶桑,为古神话中东方日出处一种神木,长约数千丈;弱水,为古神话中西方昆仑山下一条水流。此处是诗人登高临深,不禁心驰神往,设想出虚幻之境:如见扶桑西边的枝条正与山峡相对,弱水东边的影子似与长江相随。此前的诗人用此二典,一般是“东观扶桑曜,西卧弱水流”(曹植)的写法,而杜诗反向用之,是紧扣诗题,极力渲染城楼之高,可望扶桑西向;极言江流之远,可接弱水东来。以虚境写实景,于虚实之间传达神韵。
“杖藜叹世者谁子?泣血迸空回白头。”诗人的目光又从愈见虚渺的远景上落回楼头,孑孑老者,倚杖望空,情境与首联“独立”句相似,面对苍茫浩荡之江水,立此险峻峭拔之峰,心与物化,问“叹世者谁子?”似已达到忘我境界。但毕竟执着难遣,惟有泪洒天半。诗人一生漂泊,年逾半百仍不得归所,写此诗时离安史之乱平息不过三四年,朝野间百废待兴,国恨、乡愁,平生叹喟,郁积于胸,只有回首归去,让这地老天荒的萧瑟苍凉之感逐渐淡化消释于心罢了。
这是一首句法用律体而音节用古体的拗体七律,其情绪勃郁,声调拗怒,互相配合,突破了七律中传统的和谐,给人以耳目一新之感。加上格局严谨,首联叙写楼高,二联摹写近景,三联拟想远境,末联感慨身世,起、承、转、合,诗法井然。正如清人王嗣奭《杜臆》评“此诗真作惊人语,是缘忧世之心,发之以自消其垒块,叹世二字,为一章之纲,泣血迸空,起于叹世。以迸空写楼高,落想尤奇。”
村落欲黄昏,寒云片片凝。
隔城钟似磬,远岫烧如灯。
名利堪弹指,林泉但枕肱。
何由遂闲散,自喜本无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