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江风雨泊孤舟,舴艋能生逆旅愁。伫立渐看西北好,一天明月乱云收。
猜你喜欢
浃旬长苦雨,今夕月生光。影动晴峰雪,寒凝碧瓦霜。
盘飧罗野蔌,鸡犬静村庄。重引还山兴,题诗寄草堂。
曲水浮天际,孤村傍废城。农人星卜夜,荒寺磬为更。
渔火当空乱,风泉入暮清。欣然如有托,不复念长征。
谁谓归田好,荒烟暗棘丛。边愁攒战马,野宿逐征鸿。
捆屦山涵雨,煎茶竹送风。读书成濩落,拟学六钧弓。
烛影孤村夜,星光独宿楼。愁随春野阔,梦逐故山浮。
倚枕怜多病,持杯笑浪游。何时归计得,啸咏绕烟洲。
归恨逐春深,迟休欲缩程。
远山何处碧,落日故乡明。
路改柴门僻,村空石硙鸣。
乞蔬仍买米,一宿尚营营。
野宿投村舍,搴衣度石矼。邻鸡喧暮栅,寒蟹上灯窗。
戍鼓凌云击,城钟入夜撞。萧萧枫叶下,雁已过吴江。
彼茁(zhuó)者葭(jiā),壹发五豝(bā),于(xū)嗟乎驺(zōu)虞(yú)!
彼茁者蓬(péng),壹发五豵(zōng),于嗟乎驺虞!
从繁茂的芦苇丛,赶出一群母野猪。哎呀真是天子的好兽官!
从繁茂的芦苇丛,赶出一窝小野猪。哎呀真是天子的好兽官!
参考资料:
1、朱熹.诗经集传.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10
2、王秀梅译注.诗经(上):国风.北京:中华书局,2015:45-46
3、姜亮夫等.先秦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98:49-50
茁:草木茂盛貌。葭:初生的芦苇。壹:发语词。一说同“一”,射满十二箭为一发。发:发矢。一说“驱赶”。五:虚数,表示数目多。豝:母猪(此处因文意应为雌野猪)。于嗟乎:感叹词,表示惊异、赞美。于,通“吁”,叹词,表示赞叹或悲叹。驺虞:一说猎人,一说义兽,一说古代管理鸟兽的官。
蓬:草名。即蓬草,又称蓬蒿。豵:小猪。一岁曰豵(此处因文意应为一岁的小野猪)。
此篇之所以有不同的解释,分歧主要源于对“驺虞”一词的理解。坚持“诗教”的学者们视驺虞为仁兽,认为此诗是描写春蒐之礼的,人们驱除害兽,但又猎不尽杀,推仁政及于禽兽,但是将驺虞解释为兽名最大的缺点是与诗意不能贯通。有人说,“驺虞”是一种义兽,它不食活物,只食死物,有着慈悲心怀;还有人说,诗中的“驺虞”所指并非义兽,而是管鸟兽的官职,指代专门管鸟兽的官吏。《鲁诗》就已将“驺”释为天子之囿,将“虞”释为司兽之官,今人鲍昌《释〈驺虞〉》一文,解“驺”为饲养牲畜的人,解“虞”为披着虎皮大声呼叫的人,将驺虞合训为猎人。
全诗两章,每章三句,第一章首句“彼茁者葭”,“葭”是初生的芦苇,长势甚好,故用“茁”来形容。用“茁”还有一个好处,一下子就把蓬勃向上的气息散发出来了。此句点明了田猎的背景,当春和日丽之时。风煦润物,花木秀出,母猪藏匿在郁郁葱葱的芦苇之中,极为隐秘,猎人却能够“壹发五豝”,所获不菲。第二章首句“彼茁者蓬”,“蓬”指蓬蒿,草本植物。在这里,芦苇也好,蓬蒿也好,都不是什么主角,只是用来点缀鲜花的绿叶。此句指出行猎是在蓬蒿遍生的原野,天高云淡,草浅兽肥,虽然猎物小猪不易被发觉,但猎人仍然能够“壹发五豵”,轻松从容。打猎的地点、背景在变,但猎人的收获同样丰厚,足见其射技之高超。作者截取了行猎过程中的两个场景,简笔淡墨,勾勒出猎人弯弓搭箭、射中猎物的生动画面,可谓以少少许胜多多许。
关于“壹发五豝”与“壹发五豵”有多种解释。有人说“壹发”是指射出一支箭;有人说“壹”不是确数,“壹发”只是泛指射箭的动作;有人说“壹”是指一打,即十二,“壹发”是指射出十二支箭;还有人说这其实指的是一次驱车狩猎的行为。“豝”可能是公猪也可能是母猪,“豵”是指小猪。其实是雄是雌,是大是小关系都不大,因为这里主要想说明猎物之多,以引出末尾的感叹句:“于嗟乎驺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