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中风物待清诗,君去樊山问酒旗。天外振衣黄鹤远,水心题画白鸥迟。
祢衡词赋留残照,陶侃功名入断碑。吟向郡西休感慨,柳条不似折来时。
猜你喜欢
微风送雨江南去,凉月衔云海上来。暑气顿除秋暗入,忽疑浮汉弄昭回。
归来便觉此身尊,傲世犹嫌习气存。
已是半生走风雨,但持一笑信乾坤。
贫閒且复逃空谷,自衒终羞倚市门。
择胜绿阴生午寂,坐听禽语对清樽。
作计依人终失所,为文如我究何曾。年来孤露悲双梗,月落微霜焰一灯。
名句尚堪山水识,清才原有鬼神憎。言愁问字劳相忆,卧病求仙谢不能。
帝遣名山护此邦,千家瑟瑟嵌西窗。山僧乞与山前地,招客先开四十双。
客居合肥南城赤阑(lán)桥之西,巷陌(mò)凄凉,与江左异。唯柳色夹道,依依可怜。因度此阕(què),以纾(shū)客怀。
空城晓角,吹入垂杨陌。马上单衣寒恻(cè)恻。看尽鹅黄嫩绿,都是江南旧相识。
正岑(cén)寂,明朝又寒食。强携(xié)酒、小桥宅。怕梨花落尽成秋色。燕燕飞来,问春何在?唯有池塘自碧。
我居住在合肥南城赤阑桥之西,街巷荒凉少人,与江左不同。只有柳树,在大街两旁轻轻飘拂,让人怜惜。因此创作此词,来抒发客居在外的感受。
拂晓,冷清的城中响起凄凉的音乐声。那声音被风一吹,传到垂柳依依的街头巷口。我独自骑在马上,只着一件到单衣裳,感觉有阵阵寒气袭来。看遍路旁垂柳的鹅黄嫩绿,都如同在江南时见过那样的熟悉。
正在孤单之间,明天偏偏又是寒食节。我也如往常带上一壶酒,来到小桥近处恋人的住处。深怕梨花落尽而留下一片秋色。燕子飞来,询问春光,只有池塘中水波知道。
译注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赤阑桥:红色栏杆的桥。江左:泛指江南。纾:消除、抒发。
晓角:早晨的号角声。恻恻:凄寒。鹅黄:形容柳芽初绽,叶色嫩黄。
岑寂:寂静。小桥:后汉乔玄次女为小桥,此或借之谓合肥情人。
宋光宗赵惇绍熙二年(1191),姜夔寄居合肥,这首词就是这年春天在合肥写的。
如小序所说,作者写这首词的目的是“以纾客怀”,可是,通篇都是写景,作者寄居异乡的惆怅,伤时感世的愁绪,尽在不言之中。
上片首二句先写“巷陌凄凉”。作者写作这首词的历史时期,合肥离南宋的边防线不是太远,是所谓“边城”。“空城”写出城内萧条冷落;“晓角”增添了气氛的悲凉。“马上单衣寒恻恻”,写“巷陌”中的人物,也就是作者自己在异乡边地的感受。“看尽”两句又转入写景,眼前的柳色“鹅黄嫩绿”,和江南十分相似,“都是江南旧相识”,流露出淡淡的思乡情绪。
过片“正岑寂”三字,承上启下,由柳色想到江南的故乡,但这里毕竟不是故乡,如“小序”所说,“与江左异”,因此才有“岑寂”之感。“正”字引出下文,转写寒食时节。“强携酒”句的“强”字,写出满怀愁绪,本来已无心访人饮酒,但适逢佳节,只好“强携酒,小桥宅”,去找情侣过节,无非是敷衍应景。“怕”字又一转,写作者对春天的留恋,本来无心赏春,而当“梨花落尽”时,眼前会“尽成秋色”,那是会更添惆怅的。结尾三句,紧承上句,叙写“春”将逝去,当“燕燕飞来”之时,就只有一池绿水了。惋惜春光逝去,在写春景中反映边城的凄凉,作者意在排解愁绪,实际上却不自觉地流露出无限烦恼,家国隐恨。
全词意境凄清冷隽,造句朴素自然,用语清新质朴,绝无矫柔造作的痕迹。本词以写景为主,情在景中。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一书中谈词的“境界”时说:“有有我之境,有无我之境”,姜夔这首《淡黄柳》是“有我之境”。在柳色春景的描写中,作者的万般愁绪,无限哀怨之情,也就巧妙自然,不着痕迹地表现出来。
里推吉水为名州斗南。公一人擢高才而上佐,除书星耀,喜气云蒸。僭揭短歌,用旌手,以芹香之赞,少见柏悦之诚。以期道觉期民,志本同耕莘之志,佐天子相天下,堂重新画锦之堂。赞庆深涵容多幸殿阁微凉迥,吹到敕书新。定知盘谷深处,草木焕精神。帝念水纹成吉,合得卷阿吉士,州政佐经纶。婉婉幕中画,行矣细敷陈。负公望,行自此,列朝绅。志伊所志,将以斯道觉斯民。家有青毡钧轴,□□□□□□,振武接芳尘。自秉浮溪笔,昼绣记逢辰。
手和丹青愧未匀,缪于清庙绘牺樽。虞廷事业凤来舞,周室太平鹥在亹。
谟典篇章劳点窜,春秋义例熟评论。君材自极中朝选,灯火相依几夜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