闻报旬来独卧干,魂摇天阙梦犹寒。公车未必如方朔,木榻还应愧幼安。
谁为君王申九伐,况闻功业起三韩。艰危宏济须公等,肯遣萧条老鹖冠。
猜你喜欢
犹及生初识太平,盛时风物叹斯征。但闻帝子啼魂怨,不见军中胡胆惊。
万国可能忘祖德,九玄终自祐皇明。披吟却简迎降传,愁极翻令欲绝缨。
山路荒凉出小亭,土墙斑驳带枯藤。
欹斜古殿三尊佛,黯澹寒篝一点镫。
碣石半磨天宝字,禅房空老政和僧。
头陀礼拜迎人说,门外浮屠欠两层。
碛(qì)南沙上惊雁起,飞雪千里。玉连环,金镞(zú)箭,年年征战。画楼离恨锦屏空,杏花红。
碛南沙上的烽火,一次次把雁群惊飞起,像千里飞雪漫卷戈壁。连环弩,金簇藜,年年征战箭如雨。画楼中的美人,也恨这战火中的别离,愁时看着红杏花,独坐锦屏前。
参考资料:
1、彭定求.全唐诗(下):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2166
2、钱国莲等.花间词全集:当代世界出版社,2002:31
3、房开江崔黎民.花间集全译:贵州人民出版社,1990:93-94
4、陈如江.花间词:浙江教育出版社,2007:35
碛:浅水中的沙石,这里指边塞荒漠之地。玉连环:征人服饰物。这里是指征人的用具,如铁链之类的东西。金镞箭:装有金属箭头的箭。镞,箭头。锦屏:有彩画的屏风。
这首《蕃女怨》写来并不见一点“蕃”味,仍是一般的思妇词。这首词写边塞的寒冷和艰苦,使思妇对征人倍增思念。也有人认为这首词是写征人忆家。
此词开头两句“碛南沙上惊雁起,飞雪千里”,写边塞环境和气候的恶劣:沙碛荒漠,茫茫千里,大雪狂飘,塞雁惊飞。“玉连环,金镞箭,年年征战”,先写征人的装束,续写征战之苦,战情之急。丈夫如此在边关服役,妻子必然思念和怨恨。结末二句,点明题旨:“画楼离恨锦屏空,杏花红。”战争使无数的妻子独守空房,画楼冷落,锦屏寂寞,尤其在杏花开放、春满人间的时候,更是令人肠断,魂断,唯有恨不断,泪不断。可谓曲尽人情。
就内容来说,此词并无新意,作者不是为了宣扬什么反战情绪,思妇的愁恨是一种纯真的感情,值得珍重与同情。这首词与《蕃女怨·万枝香雪开已遍》在内容和结构上有互补互衬的关系,阅读时可互相参照。
在温词中,此词属于较为浅直的作品,辞藻不算艳丽,含义也还显豁。但是仍具有某些深曲之作的特点:只客观地提供精美的物象情态,而隐去它们之间的表面联系,留下大片想象余地。像“画楼离恨锦屏空”与“杏花红”之间也未点明其关系。而这些物象情态的关系,很容易领悟出来,所以反而显得浅而不露,短而味永。
此日知何日,他乡忆故乡。乱山深处过重阳。走马吹花无复、少年狂。
黄菊擎枝重,红茱湿路香。扁舟随雁过潇湘。遥想莱庭应恨、不同觞。
所寓即为乡,萧萧竹护房。
山中观造化。世上任炎凉。
鷃莫攀鹏大,凫难比鹤长。
荣枯从堕地,全不著商量。
客舍频迁次,飘零愧腐儒。愁来唯仗酒,囊尽不能沽。
翠嶂晴云细,清溪浩月孤。思君吟赏处,早晚就菰蒲。
玲珑日表午初移,真见何郎拭污时。独有银光飞故粉,幽怀摊写涉江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