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个贤人八个仙,古今两席未曾迁。凭谁入座当虚左,独子持杯许大年。
日日微醺长入社,时时閒念露全天。天涯投分情无限,石鼎炉烟别有缘。
猜你喜欢
甲子初踰十五年,幔亭高会拟彭篯。自怜洛社今多侣,不信蓬壶别有天。
玄鹤一声闻绿野,綵衣五色绕春筵。诗篇好配甘棠颂,并与东风奏管弦。
守得莲开结伴游,约开萍叶上兰舟。来时浦(pǔ)口云随棹(zhào),采罢江边月满楼。
花不语,水空流,年年拚得为花愁。明朝万一西风动,争向朱颜不耐秋。
湖塘中长满了浮萍,姑娘们相约来到湖中,一起拨开浮萍采莲。来时,旭日初升,浦口水面上如烟的水汽,在长桨四周缭绕。采莲后回到岸上,月光已照满了高楼。花不语,水空流,年年得为花愁。
好花无语,流水无情,年年都为花落春去而伤愁。明天万一西风骤然强劲,无奈莲花抵抗不住秋寒,很快就会凋落。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结伴:这里指相约、邀约。约:拦阻。兰舟:即木兰舟,船的美称。花不语,水空流,年年(pàn)得为花愁。
花愁:花落春去而伤愁朱颜:红颜,明指莲花,暗指采莲女自己。
此为采莲词。全词不着重写莲花或采莲女子的外表美,而着重写采莲的环境美和采莲女的心灵美。整首词兼具民歌的清新明净和文人词的隽雅含蓄,别具情韵而又楚楚动人。上片起首两句写一群女子为了采莲,长时期地等候莲花盛开,莲花开了,她们便结伴去采;湖塘里长满浮萍,她们要上船,得先轻轻地把它拨开。这两句写出了姑娘们莲开前的耐心等待、采莲前的细致动作。
“来时浦口云随棹,采罢江边月河楼”,则写她们的采莲过程、采莲环境。夏天白昼云雾少,句中的“云”,当指晓云。这两句写的是采莲人到了浦口,晓日初升,尚未消散的云气笼罩她们船棹周围;她们采莲休工回到江边,夜月已上,人家的楼台上已照满月光。作者把这从早到晚地采莲劳动写得很优美。过片以后展示采莲女子心灵的美好。她们爱惜莲花,为莲花的遭遇担忧。或许她们采莲中,也从莲花身上看到自己的影子。
“花不语,水空流”,好花无语,流水无情,深情无法倾诉,好景不断流逝,人无可奈何,花也无可奈何,那就只有“年年拚得为花愁”了。而最急迫的愁是“明朝万一西风动,争奈朱颜不耐秋。”怕万一西风聚然吹来,艳丽的莲花抵挡不住,马上就陷于飘零、憔悴。“朱颜”指花,用比拟写法进一步人花合一了。此片细腻地写出采莲人多情易感的内心世界。
不受尘所浊,应无物与齐。一天秋月爽,千嶂晓云低。
汲水瓢堪饮,乘风杖独跻。超然胸次远,境胜畅幽栖。
道人何为者,阳狂时放言。
宝塔昔所构,铁券今尚存。
〈此张所言,其余都不可晓。
〉漫浪难究悉,孰知彼根源。
草庵劣容膝,俯仰拳肩跟。
无食辄行乞,一饱常闭门。
尔来二十年,未尝变寒温。
嗟哉岂徒然,此意未易言。
偶来一笑喜,但巩笑我昏。
一病成疏隔,琴堂入见时。形癯已非昔,客至尚谈诗。
手墨松烟湿,声歌薤露悲。春风谁管领,梅月重相思。
九江村色明,三径欲经营。最喜池塘遍,圆波连月生。
此中有桑竹,无以异蓬瀛。谁信扶摇翼,而甘择木情。
青海传烽沙绕塞,谋将橐戈身不介。却携红袖弄烟月,醉笑溪山穷物外。
文章声名家世事,投笔收功无十载。天子几嗟相见晚,暂许南来聊旷快。
一时宾客多可人,坐令五月如深春。画栋潭潭帘半捲,濛濛香雾无纤尘。
云披霞散烂红绿,滉漾无处投精神。秦楼风轻雁初泊,玉指如流乍前却。
捍拨当胸拍屡催,一段风光来濩索。虽无仪凤与舞兽,击拊分明谐振跃。
缑岭排空午夜凉,杳杳鸾吟上寥廓。逡巡舞袖回飞雪,红茸毯衬鸦头袜。
落花飞絮互缤纷,流星掣电争明灭。主人情不已,下客欢正浓,更邀娅姹持金钟。
从来酒户落人后,潋滟不觉随手空。金张燕接平生惯,照眼今朝真未见。
敢辞醉倒菊花偏,只恐银潢低晓箭。钧天一梦固依稀,欲问桃源路已迷。
何时再到红茸地,更遣游丝惹住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