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物逢摇落,姮娥耐九秋。
缟衣人不见,独上寺南楼。
猜你喜欢
灵鹫飞来处,南楼敞梵宫。僧归明月下,人在白云中。
洗钵泉源近,传灯宝积通。坐依龙象晚,钟磬满松风。
万物逢摇落,姮娥耐九秋。缟衣人不见,独上寺南楼。
仙去不留丹灶药,诗成惟记御园柑。休誇巨镇来天北,且得奇峰在岭南。
已见二楼开石路,可无双鲤起龙潭。政当九月黄茅里,喜作清商洗瘴岚。
叠嶂连环翠欲浮,雨馀残照晚云收。楼台城阙真图画,坐对南塘事事幽。
五月江湖风雨多,钓矶平没夜来波。深林中有扬雄宅,莫怪时人载酒过。
两地俱秋夕,相望共星河。
高梧一叶下,空斋(zhāi)归思多。
方用忧人瘼(mò),况自抱微痾(kē)。
无将别来近,颜鬓(bìn)已蹉(cuō)跎(tuó)。
相隔两地都是秋天的夜晚,在这晚上,能与诸弟共望的,只有天上星河而已。
高高梧桐树飘落一片枯叶,独坐在空空的书斋里,思念着故乡亲人。
朝廷对我刚刚委以重任,我生怕不能为解除人民的灾难和忧患,况且本来自己的身体就不太好。
虽然十分思念诸弟,但毕竟分别时间不算太久,还是不要过于在意这短期的分别,以致颜鬓苍老,岁月失时。
参考资料:
1、候健李世凯史继中主编.历代抒情诗分类鉴赏集成: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1994年02月第1版:第452页
2、姬沈育选注.大唐诗作:中国社会出版社,2005.07:第173页
星河:银河。
空斋:萧条的居室。
用:因为。人瘼:即民瘼,民生疾苦。民:因避唐太宗李世民之讳而改。微疴:小病。
颜鬓:容颜,鬓发。蹉跎:虚度年华,指衰老。
首二句言新秋,但从中已流露思弟之苦:“”这两句,“俱秋夕”的“俱”字,从两地落笔,点出与弟相思难会之苦;而秋风萧索之夕,更从季候中烘衬出一层悲凉之色。“共星河”的“共”字,反衬出除“星河”而外,其他别无可共。从而使人由今夕而想到已往。昔日在京,家庭欢聚,同桌共餐,携手同游,文津共渡,诗文同赏,无话不论,何等欢欣;而今“共望”的,却只“星河”在天。一个“共”字,反衬出诗人极其寂寞之感,透出诗人极其忆昔之情。
如果说首二句,把兄弟的相思和思归之心还暗藏于字面之后,那么,次二句的这种感情表现得就更加明显了:“”俗话说“一叶落而知天下秋”这高大的梧桐树上,秋风偶吹黄叶落地,便引起诗人无限的思归之情。“高梧”对“空斋”,虽是衙署中实有之景,却正契合着诗人心境空寂的情愫;“一叶下”对“秋思多”,表面是因果关系的对仗,好像因“叶下”而生“归思”之想,而实则是因“归思多”才更注意了节候的变化,由此衬出诗人思念诸弟之殷切。念弟思归毕竟是个人小事,从政爱民才是职责大事。作为清正的官吏,诗人在这一点上是看得很清楚的。因而接下去写道“方用忧民瘼,况自抱微痾。”为递进之语,为尾联内容转折作铺垫。“”两句的言下之意是一定要好好从政爱民,切不可因思念诸弟而使岁月蹉跎。劝勉自己不要因念诸弟而变得苍老,正说明思弟情深,难于忘怀。
这首诗语言浅近,感情深挚,诗人能把个人小事置于从政大事之下,体现了一位清正官吏应有的思想品格。诗虽是古体,但有些诗句却清丽而又对仗工稳,情深而又不独溺于己情,表现了诗人娴熟的写作技巧。
皇朝职任大中丞,简命亲承岭表行。导列五花新节钺,胸藏数万旧戎兵。
山迎风采蛮烟净,人乐耕耘蜑雨轻。交广自从君去日,更无边报到春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