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珠帘不上钩,红牙短拍试新喉。文章曲似琴心转,宫谱传将笛眼偷。
秋雨梧桐谈院本,春风杨柳唱《伊州》。词场从此多研调,毕竟元人胜一筹。
猜你喜欢
跨鹤台高倚翠微,昔人城郭是邪非。蕊珠宫观秋如水,有客吹笙月下归。
乔木幽人三亩宅,生刍一束向谁论?
藤萝得意干云日,箫鼓何心进酒尊。
白屋可能无孺子,黄堂不是欠陈蕃。
古人冷淡今人笑,湖水年年到旧痕。
生刍:徐稚吊唁郭林宗之母,只放一束生刍(青草)。语出《诗经》:“生刍一束,其人如玉”。
凡读过王勃《滕王阁序》的人,都会懂得“徐稚下陈蕃之榻”的典故。祠堂是曾巩修建的,黄庭坚通过凭吊徐稚,抒发高士不得重用的寂寞情怀。这首诗受杜甫《蜀相》的影响颇深,但缺乏杜诗的灵气。
这首诗的首联即取“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的意境,只是上下句顺序颠倒,增添一个“生刍”的典故。有人称赞黄庭坚这样学杜诗是“变其面貌”,恐怕这样一变就成了东施效颦,而杜诗读起来要顺畅得多。倒是颔联满有趣味,不用考证典故就能理解。藤萝攀树,自鸣得意,居然天也可遮,日也能蔽。不知当年蔡京之流读后,可“怒发冲冠”否。而苏轼诵之,定拍案惊奇也。下句中“何心”问得好,冷落的祠堂,超凡脱俗的高士,谁也没有心思来祭奠他。确实耐人寻味。
用韩愈《马说》中“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来解说颈联,什么问题都迎刃而解。屈原的“黄钟毁弃,瓦釜雷鸣”,杜甫的“志士仁人莫嗟怨,古来材大难为用”,龚自珍的“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这都是唱不完的中国人才悲歌。
尾联上句议论,其意甚明。值得回味的是下句:潮涨潮落,这是自然规律;兴亡盛衰,这是社会规律。“才如(韩)信(彭)越尤菹醢,安用思他猛士为?”这一“旧痕”任何一个朝代都会见到。委婉曲折的语言中,蕴含着诗人深刻的讽刺意味,而以景结之,的确妙绝。
北澶车马来何暮,芹茅池边失欢聚。有分共为文字游,却向西郊话今古。
人赖聪明多自伪,信厚期君中有主。职事无尘静相对,满榻诗书香数缕。
严扃如在柳阴中,绿幄朱帘细风度。紫犀銙破雪花浓,石鼎煎声绕窗户。
准拟七椀邀卢仝,清涤烦襟出新句。共笑先生最贫苦,误使帘前客相慕。
虚名薄利能几多,裹饭区区来复去。
我之外王父,早岁识殷州。
落落双蓬鬓,萧萧一衲裘。
天时四不出,人事百无忧。
事业虽亡试,全归閟一丘。
屈指旧新雨,何人顾蓬莱。
骈车各鸱夷,良为老夫来。
古今漆投胶,不独数陈雷。
衮衮慰劳意,一杯复一杯。
索句不解工,何以写别怀。
敢惜吟髭折,柰此雨意催。
此会良姱嫮,此行重徘徊。
得无叶舟重,满载离愁回。
少鄙章句学,所慕在经世,诸公荐文章,颇恨非素志。
一朝落江湖,烂熳得自恣,讨论极王霸,事业窥莘渭,孔明景略间,却立颇眦睨。
从人无一欣,对食有三喟。
谭侯信豪隽,可共不朽事。
天涯再相见,握手更擦泪。
欲寻西郊路,斗酒倾意气,浩歌君和我,勿作寻常醉。
受风蓬鬓三千丈,何日金钗十二行。
逆旅相逢成白眼,可怜空学捧心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