冲寒夜夜走风尘,骡轿轻驮老病身。稳似舟行安用水,疾如车转不须轮。
高轩入眼青衫旧,冻雪盈头白发新。我自吹箫吴市过,谁嗤王灿惯化人。
猜你喜欢
南北飘然各转蓬,佳辰无路笑言同。
铜壶县冷更微雨,白鹊楼高来远风。
粽剥雪肤明席上,酒倾玉骨映杯中。
区区羁旅无欢笑,遥想华堂屡一烘。
庾关南北路非赊,作客无妨阅岁华。珠海夜灯飞竹叶,罗浮明月梦梅花。
一毛是凤知文采,三世乘骢识故家。西去洞庭秋渺渺,伊人从此咏蒹葭。
一曲清溪下,无数野鸥閒鹭。绕柴门、芳枳疏藤,杂英缀满高树。
草际春香风抱蕊,柳阴波暖鱼吹絮。正晓莺啼过,砌下日光徐去。
放鸭儿童,打鱼白叟,逐队寻前渡。看纷纷、虾网秧车,转入村南深处。
漫科头、宴坐斜窗,听隔陇、田歌新句。报东园,嫩笋行尖,编篱重护。
饭馀茶罢,换秃袖轻衫,傍堤閒步。遇溪老园翁,荻岸槐阴,共谈心素。
摘朵香花,剪枝新豆,厨头米尽何须顾。梦不到、黄尘城市路。
评量今古。可怜多少贤豪,一样野风吹墓。身后虚名,眼中杯酒,得失谁堪据。
且向沧州寄兴,领取当前,云衣叶叶,风丝缕缕。暝翠将沉,晚霞初上,绳床竹几炉烟外,又穿帘、点月将人觑。
独把一卷农书,侧映清光,细占晴雨。
山鸟无凡音,山云无俗状。引得白头僧,时时倚藜杖。
满地霜华,一庭月色,碧空万里无云。流光又尽,能不惜冰轮。
遥望广寒宫殿,锁葳蕤、清绝纤尘。多情甚,素娥青女,耐冷照愁人。
去年。当此际,萍飘蓬合,说剑论文。自西风别去,神返瑶京。
堪叹人间聚散,转轮与、皓魄三分。徘徊处,暗香浮动,梅影又横陈。
春草没驴肩,新吟今几篇。每逢仙友说,多在石田边。
燕穴穿平地,龙巢出半天。常思访毛节,凡骨恐腥膻。
酒边红树碎珊瑚,楼下名姬(jī)坠绿珠,枝上翠阴啼鹧(zhè)鸪(gū)。谩(màn)嗟(jiē)吁(yù),一半儿因风一半儿雨。
这落花像酒桌上击碎了珊瑚树,红色的碎片四下散抛;又像名姬绿珠从楼上坠下,玉殒香消。枝上换成了一片翠绿,鹧鸪在叶荫间哀怨地啼叫。我禁不住为落花叹息,可惜只是徒劳,一半儿是因为风狂,一半儿是因为雨暴。
参考资料:
1、天下阅读网.一半儿·落花
绿珠:西晋石崇的歌姬,后为报主知遇之恩而坠楼自杀。谩:徒然。
《世说新语》载西晋时石崇与王恺斗富,王恺是国戚,得到晋武帝的援助,赐他一株二尺来高的珊瑚树,作为炫耀的资本。殊不料石崇举起铁如意,当场狠命一击,珊瑚宝树顿时应声而碎。石崇随即取出六七株三四尺高的珊瑚树作为赔偿,王恺羞惭而去。这段故事并非发生在“酒边”,但该篇首句的“碎珊瑚”,无疑是化用了这则典故。“酒边”是为了加映珊瑚之红,而以宝物的碎溅来比喻落花的飞散,于形象之外更有一种触目惊心的效果。
第二句的用典也与石崇沾边,即著名的“金谷园绿珠坠楼”。侍中孙秀垂涎石崇的爱姬绿珠,指名索取,石崇坚决拒绝。孙秀就矫诏逮捕了石崇。《晋书·石崇传》对此有一段简练而传神的叙写:“崇正宴于楼上,介士到门。崇谓绿珠曰:‘我今为尔得罪。’绿珠泣曰:‘当效死于官前。’因自投于楼下而死。”以美人坠楼喻落花殒香,同样是既逼真又惨怛。“日暮东风怨啼鸟,落花犹似坠楼人。”(杜牧《金谷园》)可见这一比喻是诗人的通感。
第三句语意直白,不像再有什么故实,但仍使读者不禁联想起杜牧的《叹花》:“自是寻春去较迟,不须惆怅怨芳时。狂风落尽深红色,绿叶成阴子满枝。”“狂风落尽深红色”,不就是“落花”命运的写照。作者在“绿叶成阴”即所谓“枝上翠阴”中,还添上了“鹧鸪”的悲啼,让它来悲挽落花的飞尽。元诗人萨都剌《过嘉兴》:“春风一曲鹧鸪吟,花落莺啼满城绿。”可见“啼鹧鸪”确是落花时节固有的景观。
小令的这三句鼎足对,首句从树上繁英纷落的角度着笔,即所谓花雨;次句则是落花飘坠的特写,暗含“一片花飞减却春”(杜甫《曲江》句)的寓意;第三句返回枝上,则是绿叶成荫,片红全无,彻底消抹了落花的存在。这样的三部曲步步推进,转接无痕,使人浑然不觉对仗的存在,却强烈地表达出“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李煜《乌夜啼》)的惋伤。
诗人把落花的蒙难归咎于风雨,两者各负“一半儿”责任。“谩嗟吁”,则一派无可奈何花落去的神情。与张可久同时的曲家徐再思,也有一首《一半儿·落花》:“河阳香散唤提壶,金谷魂销啼鹧鸪,隋苑春归闻杜宇。片红无,一半儿狂风一半儿雨。”两曲不存在渊源关系,却出现了结尾的巧合,可见“风雨落花愁”的意识,在古人是根深蒂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