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尊檀板劝殷勤,水榭风来笑语闻。残醉有人帘半倚,酒痕新上藕丝裙。
猜你喜欢
秣陵秋色自年年,碧水红阑映宛然。堤上柳丝堤下舫,纵无烟雨亦堪怜。
缁(zī)衣之宜兮,敝(bì)予又改为兮。适子之馆兮。还予授子之粲(càn)兮。
缁衣之好兮,敝予又改造兮。适子之馆兮,还予授子之粲兮。
缁衣之席(xí)兮,敝予又改作兮。适子之馆兮,还予授子之粲兮。
看我夫君穿上那黑色礼服多么得体,破了我又为他新作一件像样的衣衫。我颠着一双小脚送到他执教的书馆,等他回家来我捧上精美丰盛的晚餐。
看我夫君穿上那黑色礼服多么美好,破了我又为他新作一件像样的罩袍。我颠着一双小脚送到他执教的书馆,等他回家来我捧上精美丰盛的菜肴。
看我夫君穿上那黑色礼服多么舒展,破了我又为他新作一件像样的罩衫。我颠着一双小脚送到他执教的书馆,等他回家来我端上一桌丰盛的好饭。
参考资料:
1、王秀梅译注.诗经(上):国风.北京:中华书局,2015:152-154
2、姜亮夫等.先秦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98:149-150
缁衣:黑色的衣服,当时卿大夫到官署所穿的衣服。宜:合适。指衣服合身。敝:坏。改为、改造、改作:这是随着衣服的破烂程度而说的,以见其关心。适:往。馆:官舍。粲:形容新衣鲜明的样子。一说餐的假借。
好:指缁衣美好。
席:宽大舒适。古以宽大为美。
这首诗中洋溢着一种温馨的亲情,因此,与其说这是一首描写国君与臣下关系的诗,还不如说这是一首写家庭亲情的诗更为确切。当代不少学者认为,这是一首赠衣诗。诗中“予”的身份,看来像是穿缁衣的人之妻妾。孔颖达《毛诗正义》说:“卿士旦朝于王,服皮弁,不服缁衣。退适治事之馆,释皮弁而服(缁衣),以听其所朝之政也。”说明古代卿大夫到官署理事(古称私朝),要穿上黑色朝服。诗中所咏的黑色朝服看来是抒情主人公亲手缝制的,所以她极口称赞丈夫穿上朝服是如何合体,如何称身,称颂之词无以复加。她又一而再,再而三地表示:如果这件朝服破旧了,我将再为你做新的。还再三叮嘱:你去官署办完公事回来,我就给你试穿刚做好的新衣,真是一往而情深。表面上看来,诗中写的只是普普通通的赠衣,而骨子里却唱出了一位妻子深深挚爱自己丈夫的心声。
全诗共三章,直叙其事,属赋体,采用的是《诗经》中常见的复沓联章形式。诗中形容缁衣之合身,虽用了三个形容词:“宜”、“好”、“席”,实际上都是一个意思,无非是说,好得不能再好;准备为丈夫改制新的朝衣,也用了三个动词:“改为”、“改造”、“改作”,实际上也都是一个意思,只是变换语气而已。每章的最后两句都是相同的。全诗用的是夫妻之间日常所说的话语,一唱而三叹,把抒情主人公对丈夫无微不至的体贴之情刻画得淋漓尽致。
旧说诗坛不可攀,岂期于此得窥斑。
茫茫世事催人别,数见犹期数日閒。
红棉糁絮酒旗斜,消受南楼一饼茶。江上新愁云吐月,山中旧感鸟衔花。
百年草草身多病,万里迢迢宦即家。不尽普贤行愿在,此生未合老烟霞。
连冈叠巘何嶕峣,万松怫郁翻云涛。中有一松特矫出,高张华盖撑秋霄。
华盖层层天泬寥,激景太半明纤豪。如开玉女窗,引手攀招摇。
又如悬黎之履,照灼璇宫朝。绛节不动刚风饕。宝鬘璎珞交煜爚,离娄目夺珠幢标。
帝车龙角,方魁曲杓。轩轩孔鬣,翩翩凤翘。蓬莱海水若不浅,日桑月桂枝叶行相轇。
问年乃在循蜚疏仡泰古始,颠秦踬汉,草木儿孙曹。
其下当有偓佺之辈,羡门之曹。拍肩把袂群游邀,寒麟臛鹿苍梧醪。
欲往从之山甚高,侧身西望心烦劳。
一滩复一滩,一滩高十丈。
三百六十滩,新安在天上。
四月南风发,飞腾见使君。剑吹关塞雾,衣杂海山云。
输挽诚余事,峥嵘故不群。即看宣室召,天语豁殷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