异地开龙泓,应接悦万状。仁祠辟唐时,结构妙意匠。
初堕白云中,忽踏苍松上。窈窕转层岩,崱屴出孤嶂。
竹深视听幽,苔滑行步妨。烂烂明花蹊,袅袅挂萝帐。
抖擞跻其巅,倚阑堪写望。风来林景清,日落岚气涨。
盈盈西子湖,绿净在杯盎。展席面青山,支铛温昔酿。
既酣恣谭谐,吾怀亦已畅。念彼辨才师,说法浩无量。
当年群贤游,前尘宛俯仰。残碑字模糊,云烟付幻妄。
良友幸招寻,消摇纵天放。浮生山水缘,著屐费几两。
归途闻流泉,殷耳一何壮。
猜你喜欢
浮生共憔(qiáo)悴(cuì),壮岁失婵(chán)娟。
汗手遗香渍(zì),痕眉染黛(dài)烟。
这一生与妻子共同分担着国难的痛苦以至于让人憔悴,正值壮年却又遇上丧妻之痛。
手巾上犹可嗅到妻子生前所用香膏的气味,画眉的黛烟也在手巾上留下了点点斑痕。
参考资料:
1、张玖青.《李煜全集汇编汇评汇校》:崇文书局,2011年12月:9页
灵筵:供亡灵的几筵。人死后,生者为祭奠死者而设立的几案,用以供奉灵位、衣物与酒食。憔悴:忧戚,烦恼。壮岁:这里指李煜丧妻时的二十八岁。婵娟:泛指形态美好的女子。这里指大周后。
黛烟:青黑色的颜料,古时女子用以画眉。
灵筵,即供奉亡灵的几筵。《梁书·止足传·顾宪之》:“不须常施灵筵,可止设香灯,使致哀者有凭耳。”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终制》:“灵筵勿设枕几,朔望祥禫唯下白粥清水乾枣,不得有酒肉饼果之祭。”王利器集解:“灵筵,供亡灵之几筵,后人又谓之灵牀,或曰仪牀。”
李后主十八岁时,纳绝代佳人、多艺才女昭惠为后,其婚姻之美满,伉俪之情深,才子佳人之意切,都是令人艳羡的。然而这对多愁善感的伴侣,在夫妻生活之外,却也有着因时移世变、国祚日衰而带来的诸多不顺心之事,当然也就难免“共憔悴”了。而尤其是年值“壮岁”,按常理,夫妻俩正当精力充沛,正该琴瑟调和,相依相傍,谁知竟疫从天降,绝症袭来,无情地夺走了与自己朝夕相处、形影相随的“婵娟”。“壮岁失婵娟”,中年丧偶,已是人生的大不幸,更何况所失的又是自己十分倾心的可人爱妻呢!接下来,“汗手遗香渍,痕眉染紫烟”,则是由昭惠皇后的遗物——眼前灵筵上的手巾触发哀感。凝神细看,巾上还留有爱妻生时轻抹香靥的“香渍”,细描眉黛的烟痕。可目下是“香渍”犹在,烟痕尚存,而“婵娟”已失,这就更令人不能不倍增切腹之痛了。全诗至此煞笔,余哀不尽。
桃花远近火成堆,谁遣黄昏动地来。
与使便成零落去,何如前日未吹开。
此老先生,尚不留东阁,肯博西凉。我侬争敢,来近思旷之旁。朱颜未改,绝胜如、蔡义张苍。元自有,安丹灶地,何须求白云乡。欲缀小词称寿,□譬如河伯,观海盳洋。遥知垂弧甲第,置酒华堂。且吟梁甫,谁管他、冶子田强。试问取,壶翁仙诀,几时传与君房。
江碧涵疏影,飘萧宛不群。斜横半窗月,低转一帘云。
昼扫尘无迹,阴移篆有文。常随芳质见,隐映雪缤纷。
白日云犹动,青山雨忽来。计程今夜会,策马出村回。
月对荆门上,天从梦泽开。旅灯依港宿,吟苦独徘徊。
又鼓维扬棹,帆张一叶轻。水云迷鹭影,风柳递蝉声。
岸转添新港,舟行无定程。醉歌还纵目,斜日逐波明。
永乐壬寅秋七月,大选车徒将校猎。俄报边城得虏谍,遂蹂其巢捣其胁。
百万貔貅心力协,雷霆震惊电火烨。擒胡山高平步蹑,饮马河深投箠涉。
势若风长卷枯叶,东突西奔不相摄。巨酋面缚首蒙氎,男女为俘泪流颊。
振旅班师归献捷,凯歌四起声相接。旌旗连云笳鼓叠,万马长鸣鼓其鬣。
风入霜蹄轻踥蹀,漠南之山势巀嶪。回首胡天云帖帖,秋霜既严春雨浃。
阴惨阳舒慎调燮,九州四海皆臣妾,万岁千秋隆帝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