翠带珠缨。向游仙队里,恍遇云英。镂冰质,凌波步,家何在、渺矣蓬瀛。
擎盘独出衣裳冷,弹葱指、顿现娉婷。商周垒洗,种白玉莹然,心迹双清。
娇颦烟媚书檠。似冰壶濯魄,一片虚明。空擎盏,忘沽酒,出门笑、依旧江横。
岭梅兄姊山矾婢,人独立、茜影亭亭。归魂洛浦,扶醉梦依稀,月可中庭。
猜你喜欢
秋风湖上萧(xiāo)萧雨。使君欲去还留住。今日漫留君。明朝(zhāo)愁杀人。
佳人千点泪。洒向长河水。不用敛(liǎn)双蛾。路人啼更多。
秋风徐徐,湖上风雨潇潇,你刚想启程,又被雨留住。今日枉自留你,明天我会十分忧愁。
送行的佳人们的千滴泪,一起洒向钱塘江水。不用为分别而愁苦,你不见路上还有更多的人在洒泪相别。
参考资料:
1、朱靖华、饶学刚、王文龙、饶晓明.历代名家词新释辑评丛书苏轼词新释辑评.北京:中国书店出版社,2007年1月:221-223
2、徐康铭.儿童读唐宋词图绘.长沙:湖南地图出版社,1993年6月:89
萧萧:同潇潇,形容风雨急骤。使君:汉代对太守或刺史的称呼,这里借指送别的对象陈襄。漫:枉,徒然。朝:早晨。
佳人:美女,指宫妓。敛双蛾:即皱眉,此处指流泪。路人:指站立在路旁送别陈襄的杭州百姓。
上片先写天意留客。“秋风湖上萧萧雨,使君欲去还留住。”西湖上的晴雨变化是常见的现象,离任的太守陈襄将要远行,却被风雨留住。这是天从人意的美事,老天爷仿佛被送别的人们所感动,所以才特意以“萧萧雨”“留住”客人,满足了大家的心愿,这是老天有情。接下来苏轼笔锋陡然一转,“今日漫留君,明朝愁杀人。”为何这样写。接下去苏轼又把笔锋收回来,申述了一个使人信服的理由,“明朝愁杀人”原来是离情再经过一夜的酝酿和蓄积,会变得更深更浓,到明天送别时一下子爆发出来,会把人“愁”死的!可见老天有情,人更有情。经过这一纵一擒,心理上或情感上的回旋跌宕,苏轼将离情推向了纵深。
下片转换角度,写动人的送别场景。“佳人千点泪,洒向长河水。”这两句写“佳人”泣别,“佳人”是指送别陈襄的一群官妓,同“长河水”联系起来,一方面是由于陈襄乘官船,从水程赴任,另一方面暗用了江淹《别赋》中的词语,“怨复怨兮远山曲,去复去兮长河水。”“佳人”泣别是情重怨深的表现,这就把离情推向了一个高潮。“不用敛双蛾,路人啼更多。”这两句又峰回路转,别开境界。苏轼像是对“佳人”们说,你们还是收住眼泪吧,且看站立在大路两旁的杭州百姓,他们哭得比你们还要伤心呢!广大百姓自愿前来送别一位离任的地方官,尽情挥洒泪水,离别场面庄严、感人。可以说,这是百姓对一位官员的最高褒奖。苏轼这样写,非溢美之辞。是苏轼从侧面写出了陈襄为官一任,造福一方的政绩,在把离情推向极顶的同时,也暗含着对陈襄流惠于民的赞颂。
全词无一处直接抒写苏轼自己当前的离愁,苏轼仅仅是一个旁观者而已。但又无处不渗透了苏轼浓重的离情别绪。苏轼在对实际生活观察和体验的基础上,选取了独特的艺术视角,出奇制胜,使人感到耳目一新。
长松万株绕茅舍,怪石寒泉近岩下。老翁八十犹能行,将领儿孙行拾稼。吾羡老翁居处幽,吾爱老翁无所求。时俗是非何足道,得似老翁吾即休。
梯旻一何高,其势如龙蟠。
下直湖万顷,襟抱沧洲湾。
潭居占其胜,缥缈云涛间。
海邦形势地,秀传此为尊。
诸湖如附庸,有水俱来环。
元气昔孕此,停蓄固有存。
挺生贤哲人,象服仍貂冠。
道大久乃见,景好人亦闲。
堂堂八座贵,袖手乐其天。
龙飞御宸极,廊庙须公还。
湖山虽尔佳,政恐思谢安。
下客有侯喜,素爷斗与山。
抠衣荷延纳,不弃蒯与菅。
怜我尘土姿,欲使饵金丹。
祗愧坐斤骨,蜕形良独难。
恭惟我公贤,崔嵬不可攀。
兹遇垂弧旦,竞赋崧高篇。
南极正耿耿,三台辉紫垣。
趣起对钧秉,永辅基图绵。
陪京雉堞迥苍然,重忆高皇逐鹿年。汗马北腾穿碣石,长虹南倚划吴天。
鼎湖龙去离宫锁,复道花繁紫禁偏。怅望寝园今寂寞,牧人秋卧孝陵烟。
地脉从来是福乡,广文高致更无双。青精饭熟云侵灶,
白dk裘成雪溅窗。度日竹书千万字,经冬朮煎两三缸。
鲈鱼自是君家味,莫背松江忆汉江。
隔户松风清到裾,诗来又是梦魂馀。重闻山水琴中调,更见龙蛇简上书。
敢谓此心随地得,祗因多病与人疏。平生独爱王猷兴,踏雪还能一访予。
睡觉愁无奈,难禁冬夜长。
才听晓钟动,又是世人忙。
入市船撑月,朝天马踏霜。
布衾绵杲软,切莫笑寻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