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子实经师,六艺学深造。穷年坐讲席,诸生喜前绕。
恳恳君子怀,默默秋心抱。馀事琢篇掌,风骚韵幽窈。
长沙几千里,作客人易老。豺虎复纵横,室家不成好。
感彼虚舟意,名轩已闻道。漫拟银汉游,将同沙鸥杳。
吾侪三数子,飞集嘤鸣鸟。攀追若同情,题赠纷投稿。
予观庄叟书,寓言只自扰。太虚何有哉,空明秋月皎。
更欲去君舟,无轩亦无恼。净扫文字缘,金樽相与倒。
猜你喜欢
寒城出祖大江涛,曾是从君水部曹。稍转云司劳削牍,更移兰省借挥毫。
星前入奏燕山近,雪后趋朝汉殿高。计最祠官应恋阙,可能归及荐樱桃。
歌起处,斜日半江红。柔绿篙(gāo)添梅子雨,淡黄衫耐藕(ǒu)丝风。家在五湖东。
篙:竹篙。梅子雨:即夏天梅子黄熟时的连绵细雨。耐:宜,适宜。藕丝风:形容风雨细如藕丝。五湖:指太湖。
这是一首轻快活泼的短歌。起句以悠扬的歌声,抓住读者的听觉,先声夺人,引出明丽的画面:斜日半江红。斜日正是落日,落日的晚霞洒在江面上,碧绿的江水出现了“半江瑟瑟半江红”(白居易诗)的瑰丽画面。接着词人又以“柔绿的竹篙”和“黄梅细雨”点缀画面,夕阳之下,细雨,江水新涨,着一“添”字,使人似乎看到竹篙吃水加深,使撑船之人更需奋力,情绪渐渐高涨,推出词中的主人公:穿着淡黄衣衫撑篙的舟子。他那随藕丝般微风飘动的黄色衣衫,不仅给画面增添了新的色彩,也给画面增添了生气。“藕丝风”三字把无形之风写得富有质感,“藕”字透出柔和粉嫩的色彩,造成优美的视觉效果。最后,以“家在五湖东”收尾。这是舟子的家乡,也是词人的家乡太仓的所在地,轻描淡写的陈述句式,却有十分丰富的意蕴,首先是说明家乡之所在,其次点《忆江南》之题,洋溢着舟子,也是词人对家乡的热爱。
全词写景如画,色彩和谐,折射出词人心灵的平静。境界的开阔和景物的明丽,又透露了他强烈的思乡之情。摹景抒情,诗中有画,表现了诗与画的同步造诣和审美情趣,达到了唐代诗人“诗中画趣”的优美境界。
八斗才华,似大海、紫澜初涨。爱楚俗、年年端节,彩丝驱恙。
榴喷早红开午宴,挥毫击钵蒲筵上。缔金兰、珠玉尽名流,欢相饷。
墨花浓,香飘漾。郢市曲,争先唱。笑韵成金谷,漫倾醇酿。
何如风雪苦情思,不劳蜡屐携筇杖。比芙蓉出水更天然,难形状。
妾年初二八,家住洛桥头。玉户临驰道,朱门近御沟。
使君何假问,夫婿大长秋。女弟新承宠,诸兄近拜侯。
春生百子殿,花发五城楼。出入千门里,年年乐未休。
凄断南来讣,相违始十旬。晤言犹昨日,死别惜芳春。
冰檗声仍在,龚黄志未伸。平生乡郡意,回首一沾巾。
李侯入境怜焦枯,指麾屏翳如家奴。
坐令大旱变霖雨,一时凋瘵歌岩夫。
我思东坡不可见,夜讽新诗还撚须。
庆源老人骨已朽,爱民似子当今无。
稻田上下水声接,农家准拟相携壶。
南邻败屋欹欲倒,君来往往人争扶。
流离复合燕相贺,向人况欲嘲解襦。
吏民莫怪吾面瘠,耄倪艰食方饥癯。
政声不必家置喙,自然和气成欢呼。
何当相聚饮一斗,高吟大笑临邛垆。
圣人既已没,圣道遂不传。异端壅正途,榛塞踰千年。
大儒起相承,辟之斯廓然。濂溪回北流,伊洛开洪源。
学者有适从,披云见青天。我生虽多难,闻道早有缘。
中岁苦病目,不得深穷研。梁君河东秀,意气凌孤骞。
探道得奥阃,辩说如河悬。所知非苟知,而亦允蹈焉。
出入口耳者,彼我奚足言。却来自秦京,过我汾水边。
未几复言别,长途北之燕。行看奋六翮,高举凌云烟。
功成名遂后,归老河之湍。相从讲圣学,与子长周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