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化转四时,律穷数还更。恻念春候至,暄景为我明。
蛰虫各潜动,枯荄亦滋荣。惟人乘此气,既死不复生。
死恨安得知,生悲有余情。端居怀所历,遗感方回萦。
久谙山民俗,多识海鱼名。往往夜风雨,犹似听潮声。
存者既疏阔,逝者长杳冥。涕泪但满眶,怨结谁能平?
猜你喜欢
前溪独立后溪行,鹭识朱衣自不惊。
借问人间愁寂意,伯牙弦绝已无声。
薛涛流传下来的诗篇,以七绝为最多,同时也以七绝为最好。在这些七绝诗中,又以抒情的最多,也以抒情的为最好,这些诗哀婉流畅,清丽多姿,令人读了,深深感到薛涛的文采风流,才华卓越。同时也引起人们对薛涛一生的辛酸生活,凄凉身世,寄与无限的同情。唐代各地官府及军镇均设有乐官,官妓居于其中。她们专为官府服务,献艺陪酒,甚至私侍寝席。当时成都的最高地方长官剑南西川节度使韦皋特别赏识薛涛,常命她来侍酒唱和,接应宾客。后来,韦皋甚至奏请朝廷想任命薛涛为“校书郎”,虽未获批准,但人们从此戏称薛为“女校书”了。从韦皋、高崇文、段文昌到李德裕,西川节度使共历十一届,他们均与薛涛有诗酒往来,关系极为特殊。薛涛的诗大多散失。清代编纂的《全唐诗》中有她的诗88首,多是吟花咏月、应酬唱和、感春伤别之作,思想性与艺术性均不是很高。但如细读起来,在字里行间往往能感受到诗人凄苦悲凉的难言之痛与对幸福生活的向往。薛涛最令人赞赏的是,她虽与权贵“诗歌唱和”,却是以不卑不亢的态度,完全以平等的身份、非常善解人意地交往。
张元夫是西川节度使幕府校书,薛涛与他相识于公元813年(唐宪宗元和八年)以后,从诗中看来他们的关系非同一般,可他们相识时张元夫肯定早有家室,此时的薛涛大概三十多岁,仍喜欢穿红色的衣服。他们可能兴趣相投,可也止于神交。此时张元夫应该在长安朝廷中任职,薛涛也已退隐浣花溪畔。诗中薛涛描述了自己孤独、寂寞的生活,每天“前溪独立后溪行”,连白鹭都熟悉了她的朱衣而不惊慌逃避。女诗人自问自答:为什么人间这么哀愁寂寞?是因为知音难觅,伯牙琴弦早已断绝。表现了非常深沉的哀愁与寂寥。
初寻磴道踏雪烟,渐引茅瞻屋数椽。
江影动摇波面日,山光隐见峡中天。
放怀缸酒凭栏客,回首弦歌趁市船。
要与舟人同此乐,移花种竹满瞻前。
练湖七月凉雨过,白水荡荡红芙蓉。芙蓉红尽早霜下,鸳鸯飞去何匆匆。
茜裙女儿弄虚碧,鸣榔声断无消息。清波小藻出银鱼,落日湖山秋欲滴。
望湖接山云茫茫,鸟飞不尽青天苍。丹阳使者坐白日,小吏开瓮春酒香。
倚栏半醉风吹醒,万顷湖光落天影。挂冠何日隐江南,短褐纶竿上渔艇。
乡里儿童项领成,客至从嗔不出迎。安得壮士掷天外,吾与汝曹俱眼明。
自入崇宁政已荒,由来治忽击毫芒。
初为御笔行中旨,渐取兵权付左珰。
玉带解来攽贵幸,珠袍脱下赐降羌。
诸公日侍钧天宴,不道流人死瘴乡。
忆昔寻幽碧海隈,槎仙拉我到蓬莱。路从黄荻州边过,潮自乌潴巷口来。
把酒凭阑山似画,濯缨临岸水如苔。晚晴一曲西风笛,凉月飞光满钓台。
一岁惊心忽已除,宦游尚自客西湖。
漫题桃板标茅屋,旋买梅花插瓦壶。
俸薄幸无赊酒债,官閒却有索诗逋。
明朝万事从头起,依旧山肩竹样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