秭归城畔蹋斜阳,古寺无僧昼闭房。
残佩断钗陵谷变,苫茆架竹井闾荒。
虎行欲与人争路,猿啸能令客断肠。
寂寞倚楼搔短发,剩题新恨付巴娘。
猜你喜欢
谢公志东山,杖屦未冠盖。兴成江湖游,意落轩冕外。
阴阴耸百木,浏浏鸣溪濑。拿舟破菰荷,寻径穿萧艾。
新亭水心见,倒影飞虹背。青山忽入坐,境与今意会。
公诗如干将,游刃天宇大。西湖真小鲜,殊未供刀鲙。
云烟日相劘,媚妩分晴霭。妙语泻琼瑰,化工应有待。
碣石望山海,留连降尊极。秦帝枉钩陈,汉家增礼秩。
石桥终不成,桑田竟难测。蜃气远生楼,鲛人近潜织。
空劳帝女填,讵动波神色。
此地曾居住,今来宛(wǎn)似归。
可怜汾(fén)上柳,相见也依依。
我故地重游,宛若以前从外地回家。
汾河岸上袅娜垂柳,似乎还识旧人,欲著人衣,依依难舍。
参考资料:
1、陆坚.中国咏物诗选:中州古籍出版社,1990:83-84
2、高光复.高适岑参诗译释: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90:203-204
宛似:好象。归:回到家里。
可怜:可爱。依依:形容柳树对人依依惜别的情态。
诗人重游小时居住地,恍然多少往事涌上心头。诗人感慨万千,浮想联翩,千头万绪,欲言还止,而诗人只撷取河边杨柳意象来传情达意。
这是一首咏物诗,所咏之物是“汾上柳”,所抒之情是重返旧地的欢快喜。柳树本是一种没有感情的植物,而诗中以拟人化的手法赋予柳树以动人的情感。诗的语言很平常,如说白话,可是一个“归”字写出了诗人对旧居的怀恋,故地重访,就像当年回家一样,自然而然,信步走来,写出对环境的熟悉和亲切感。旧地的一切,都像自家人一样朴实真切,亲在骨子里。就连汾河边的柳树,微风拂来,依依流连,像是对作者打招呼,亲昵可爱。
诗的后两句比拟手法新颖、别致。特别是“也依依”三个字,不仅写出了柳树的娇娜可爱,而且把柳树对作者的不舍之情、留恋之意,生动地表达出来。而这种动人的话态,是作者重到“此地”,即题中“平阳郡”的心境的具体写照,是“宛似归”的形象描绘。这种物与情、情与境交织在一起的描写。创造出完美的艺术形象,使所咏之物栩栩如生,使所抒之情历历可睹。而且不正面说自己见到河边柳树生起依依之情,却说柳对人依依,对面下笔,赋予柳以人格和情感,便使诗中平添一种感情交流的温馨之情,艺术效果高超。
诗人撷取河边杨柳意象来传情达意。自古即有折杨柳送别的风俗,古诗中亦屡见不鲜,诗人能化陈出新,意巧语奇。诗中即浓缩了诗人哽咽难述的追怀,记载着诗人当初与旧邻长亭送别、依依不舍的动人画面,也凝聚着诗人对故地的深厚感情。言短而意长,语浅而情深,杨柳依依之貌形象生动,俏如丽人,直有画面效果。
君王嫌妾妒,闭妾在长门。舞袖垂新宠,愁眉结旧恩。
绿钱生履迹,红粉湿啼痕。羞被桃花笑,看春独不言。
君归旧隐得安居,昼猎南山夜读书。鸡唱窗间舞长剑,马嘶花外驾轻车。
每逢二仲回青眼,已辨千仙醉白鱼。风致飘翛惊坐客,相思不见独踟躇。
嫩黄水色接崇明,遥岸风光俨画成。送客纡徐入黄浦,天涯海尽树丛生。
君不见越台百尺雄城阙,辇路传游百花发。黄屋晴连汉塞云,青山晓挂秦时月。
龙川霸气日苍凉,横海楼船更渺茫。北风吹散南枝鸟,惟见平沙牧马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