忽忽春光暗里催,道心生处夜闻雷。十年旧恨都成梦,一夕新愁尽化灰。
灯影照来将老鬓,雨声吹入未残杯。东风莫遣林花落,记得樱桃昨夜开。
猜你喜欢
造物无言却有情,每于寒尽觉春生。
千红万紫安排著,只待新雷第一声。
大自然虽然默默无言,但却有情,寒尽而带来春天,悄悄地安排好万紫千红的百花含苞待放。
大自然早已安排好了万紫千红,只等春雷一响,百花就将竞相开放。
参考资料:
1、黄刚.《张维屏诗文选》.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2:81.
2、重庆出版社.《读点经典·第27辑》.重庆:重庆出版社,2011:60.
3、黄勤堂.《哲理诗选析》.合肥:安徽文艺出版社,1991:219.
造物:指天。古人认为天是创造万物的。每于:常常在。
这首诗平顺自然,没有难词拗句,比较容易领会。在艺术构思上,诗人却匠心独运,使诗歌的表达手段有了新意。
首先,诗人的移情手法,赋予自然界具有人的情感活动和思维能力。“造物无言却有情”,作为造物者的天,即自然界,本来并不具有人类的情感和思维。诗人笔下,自然界不但能思维,而且在不言不语之中,饱含着对人类的感情。这表现在害怕寒冷的人类,在最难熬的时刻,自然界会冬去春来,带来温暖。不仅如此,还刻意安排了万紫千红的百花,来愉悦人类、安慰人类。这一切,只等一声春雷炸响之后,就出现了。自然四时运行,本来是自然界的规律,无情绪可言。诗人有意识地把人类的情绪活动外射到自然界中,使自然界具有与诗人共鸣的思想感情活动。因此,诗人笔下的自然,实际上是诗人思绪改造过了的自然。在这个自然画面上,寄托了诗人对于一种新的社会环境,新的生活气氛的追求和仰慕,也启示了读者对更新更高尚美好生活的渴望。
其次,诗人在处理全诗情绪的转换时,巧妙地利用最富于孕育性的时刻这一美学手段。诗人不写新雷之后满目欢愉的情形,而集中写新雷炸响前夕,万物俱备而万物俱待这一关键时刻,使画面更富悬念,更具戏剧色彩。因为造物有情,寒尽春生,千红万紫的百花正含苞待放,自然界一时间仿佛处于静止的等待之中。这是巨大变化前夕的平静,是第一声春雷炸响前的寂静。所以,平静、寂静之中,蕴藏着即将爆发的巨变。在人们的情绪上,只有这样的时刻,最令人紧张,也最富于想象力。诗人抓住了第一声春雷炸响前夕这个富于孕育性的时刻,更能表达他对春天的渴望,对新的生活环境的渴望。
因为诗人巧妙运用了移情手法和富于孕育性的时刻,来描写冬尽春来一时间情绪的波澜,诗歌虽然短小,却隽永清新,为人传唱。
奔腾龙峤麓,深壑断如截。
石栈架寒溪,盘陀卧精铁。
从衡布方楚,片段发文裂。
平如中唐甓,罅密不容泄。
南岩尽奇险,万状森罗列。
或如巨兽蹲,或类巴蛇囓。
哀泉泻飞磴,流沫常喷雪。
山骨静无尘,泓澄碧潭澈。
鱼龙不敢宅,中有千古月。
壮哉天地间,此险讵劳设。
乃知山水心,自欲为胜绝。
我陪胜士游,兹名因不灭。
拜命恩波阔,南归道路长。才名双白发,行李一青囊。
祖帐连春草,征帆挂夕阳。云消波浩荡,烟暝树苍茫。
旅食经淮海,家园入楚乡。药分苏井水,花送董林香。
济世推恒德,长生有秘方。宋清虽已远,千载共流芳。
一似维摩万丈居,俱无未足亦无馀。忘言自看恒沙水,却笑临川苦羡鱼。
高柳羃阴,画楼隔水,望里层城春暮。卖花人远不闻声,飏东风、彩幡无数。
行云驻否。但尺咫、天台旧路。饭胡麻、问冶桃开后,仙源何许。
翩鸿去。月底纤纤,乍认双屧步。烛花犹记昨宵红,傍绿阴、海棠深护。
飞英处处。更东注、流波如诉。劝归来、夹岸啼鹃最苦。
求珠适合浦,采玉趋于阗。岳渎气所钟,精华无比肩。
我昨求骏马,浪游雁荡堧。千金散已尽,鼓枻旋旧川。
举错迷向往,休誇心力坚。迩来握郡符,容与苍梧颠。
陈芳固仍在,菶菶萋萋然。对之忆威凤,三年废飧眠。
九苞忽在眼,嗟尔亲远传。尔饥念竹实,尔渴思醴泉。
何当衔瑞图,飞坠玉楼前。灵龟不出椟,已卜道平平。
兰蕙摇晨风,菲菲不可息。绿叶垂紫茎,亦自有殊色。
我欲贡瑶台,果值凌风翼。结佩吾将行,琼爢斯可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