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月鉴之,如玉之屑。严霜厉之,如冰斯洁。静言对之,君子之节。
猜你喜欢
亭亭寒菊,灼灼其英。芝兰和之,有美斯馨。松竹友之,盈于中庭。
静言对之,实获我情。
菊之华兮,皓衣黄裳。菊之色兮,金玉其相。静言晤兮,曷能其忘。
北风号林,万卉具凋。幽香玉秀,静正不恌。我思古人,中心迢迢。
迢迢我思,远莫致之。三闾餐英,宏放厥词。卜居之什,其心孔悲。
柴桑三径,作德是宜。允矣君子,百世之师。
我本海南民,寄生西蜀州。
忽然跨海去,譬如事远游。
平生生死梦,三者无劣优。
知君不再见,欲去且少留。
秋窗犹曙(shǔ)色,落木更天风。
日出寒山外,江流宿雾中。
圣朝无弃物,老病已成翁。
多少残生事,飘零任转蓬(péng)。
犹曙色:到底还是天亮了。
宿雾:早晨的雾。因由前夜而来,故日宿。
残生:犹徐生。转蓬:言人之飘零无定如蓬之转,这是由愤慨而灰心绝望的话,碰着这种“圣朝”,还有什么可说,这辈子只有随它去了。其实这种飘零生活,对杜甫创作倒大有裨益。
此诗和《客夜》是同时之作。杜甫公元762年(唐宝应元年)秋,流落梓州(治所在今四川三台)。这年七月,杜甫送严武还朝,一直送到绵州奉济驿,正要回头,适徐知道在成都作乱,只好避往梓州。途中作此诗。这时他的家仍住在成都草堂。
麻鞋紧系布袍宽,世事纷纭总不干。泛菊每求陶令酒,盛蔬拟借石生槃。
家贫最喜庭闱健,主圣终期社稷安。况有故人能慰藉,取琴同坐竹边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