瞻彼萱草,灼灼其华。兄弟具在,宜尔室家。孙曾嬉戏,慈颜孔嘉。
和德致祥,善庆讵涯。天伦至乐,大行何加。
猜你喜欢
瞻彼萱草,植于北堂。怡颜养志,嘉乐允臧。我思古人,百顺是将。
循省内■,寝食靡遑。心之忧矣,曷其能忘。
瞻彼萱草,其叶四垂。顾諟晤对,秩秩其仪。我思古人,跬步弗遗。
先意承志,念兹在兹。不见是图,毋敢斁斯。
瞻彼萱草,维其时矣。朝跻于西,邈难及矣。维日不足,心乎忧矣。
迟迟春晖,云何报矣。终身之思,曷维其已。悠悠我心,以告吾子。
人初静,月正明。纱(shā)窗外玉梅斜映。梅花笑人偏弄影,月沉时一般孤零(líng)。
人刚刚静下来,月色正是明亮的时候。白梅花枝斑驳地斜映在纱窗上。梅花偏偏弄影戏笑人,夜深了月亮沉落,庭院里一样凄凉孤零的景象。
参考资料:
1、蒋星煜等.元曲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90年:1245
玉梅:白梅。弄影:化用宋张先《天仙子》词句“云破月来花弄影”句意。
马致远写了二十多首“落梅风(寿阳曲)”重头小令,内容都是言情,都写得情韵绕梁。这支小令是其中之一。
这支曲子写一个独守空房的年轻女子的哀诉,放在诗歌中,便可加上“闺怨”的标题。散曲与杂剧不同,往往不需要“自报家门”,便可从曲文的情调和构思中来判断出主人公的身份与处境,这也是这首小令饶有兴味的一个方面。
“月堕霜飞,隔窗疏瘦,微见横枝”(宋杨补之《柳梢青·梅》)、“寻常一样窗间月,才有梅花便不同”(宋杜耒《寒夜》),都说明了梅月映窗特有的动人效果。此曲的起首三句,不动声色,也描绘了月明人静时的这样一幅优美的画面。然而,小令的女主人公却别有怀抱,窗前的梅影不仅未使她愉悦,反而使她感到一种遭受嘲弄的意味。曲末的两句,就造成了这样的转折。
“梅花笑人休弄影,月沉时一般孤另”,是绝妙的构思。它承接了前文的“玉梅斜映”,利用梅花“弄影”、含笑的芳姿,而挑现出女主人公在长夜中“孤另”的事实。本来人自人,梅自梅,梅花即使不存在媚人的本心,至少也无“笑人”的用意,而作者却故意将两者牵惹在一起,且以此作为女子的愤言,则女主人公的孤零、悲愁,就发扬到了极点。更妙的是女子还对梅花的弄影作了进一层的推断,想到了“月沉时”,那时梅花花影随之隐没,自怜不暇,也就无法再“笑人”了。梅花“孤另”与否,其实与月色毫不相干,作者故作文心,以“痴语”的表现手段,便淋漓尽致地写出了女子独守空闺的深怨。全曲五句,“人”、“花”、“月”各重复出现两次,却因作者构思的婉曲,令人不仅无累赘之感,反觉愈转愈妙。小令以五分之三的句子写景作为铺垫,而于末两句力为逆折,拈出题旨,且使前时的月窗梅影由清美转为清凄,举重若轻,可谓扛鼎之笔。以梅喻人、衬人固是诗歌常法,而小令于喻于衬更为曲折奇巧,语淡韵远,确是一首难得的佳作。
王子仙车下凤台,紫缨金勒驭龙媒。□□□□□□出,环佩锵锵天上来。鳷鹊楼前云半卷,鸳鸯殿上月裴回。玉盘错落银灯照,珠帐玲珑宝扇开。盈盈二八谁家子,红粉新妆胜桃李。从来六行比齐姜,自许千门奉楚王。楚王宫里能服饰,顾盼倾城复倾国。合欢锦带蒲萄花,连理香裙石榴色。金炉半夜起氛氲,翡翠被重苏合熏。不学曹王遇神女,莫言罗敷邀使君。同心婉娩若琴瑟,更笑天河有灵匹。一朝福履盛王门,百代光辉增帝室。富贵荣华实可怜,路傍观者谓神仙。只应早得淮南术,会见双飞入紫烟。
秋雁又南去,旅人还北征。空山摧木叶,落日满江城。
尘事纷如积,华年暗自惊。壮心殊耿耿,徒作不平鸣。
一夜蟠桃吹坼。刚道有人偷折。幸自没踪由,无奈蝶蜂胡说。胡说。胡说。方朔不须耳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