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人无陕虑,志士多烈心。轩车骋高瞩,宁怀空谷音。
皇涂遘屯险,天祸杳幽深。四海沸波澜,三光翳若沈。
伊川岂无叹,越裳不可吟。回风厉中野,悲响飒神衿。
明发念于役,嘉候感鸣禽。寒烟睇春甸,连崿阻岖嵚。
振衣奋远步,施罝谢中林。愧乏荆璆美,贞往事在今。
猜你喜欢
朔风泠泠动江树,阴云暧曛岁迟暮。离筵此地一为别,明朝相忆在何处。
丈夫生世当远游,临别亦作儿女愁。居人掩闺客子发,平明已在泸江头。
多君厚意良不薄,临水送将远为客。敷衽陈词握手言,再三珍重殷勤诺。
送行苍苍自崖返,从此行人日应远。心中万绪若有忘,重重为语加餐饭。
人生聚散波上萍,明年旅食京华春。车毂水流尽倾盖,此中安得同心人。
世路低昂逐尘轨,亮节何为身反累。流离已作出山泉,不敢盟心指江水。
严冬戒原野,群动咸休栖。胡我事行迈,而乃轻别离。
别离讵云苦,所虞旷庭闱。林萱有馀芳,明发殷中怀。
分情变寒律,埙篪声凄凄。系恋不忍前,涕泗沾人衣。
出户三太息,仰见浮云驰。
迎春故早发,独自不疑(yí)寒。
畏落众花后,无人别意看。
梅花要迎接春天的来临,所以它早先开放。尽管冬天的天气是多么寒冷,但它还是傲然独立,毫不畏惧。
它只是怕开花落在群芳之后,到那时,人们游春的意兴索然,再也没有人特别注意地观赏它了。
参考资料:
1、张志江,张薇.诗趣:中国社会出版社,2008.1.:第12页.
2、谢明刘光前.历代咏物诗选读:.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1986年12月第1版:第20页.
发:开花。疑:畏惧,害怕。
别意:格外注意,特别注意。
在咏梅诗中仅以早梅为题的就为数不少。这类诗的一个共同特点是突出一个“早”字。这首《早梅》诗,用极富表现心理状态的手法,写出了梅花的坚强性格。
诗题是《早梅》,却并没有具体描写早梅的形象、姿韵,而是在议论早梅“早发”的原因。“迎春故早发,独自不疑寒”。为了迎接美好的春天的来临,梅花不畏严寒,不惧风霜而早于众花开放。“迎春”二字,回答了“早发”的原因。“不疑寒”,化入了梅花不怕严寒的坚强性格。这些均从诗人口中说出,倍感亲切。同时,在诗人观赏早梅生发出来的感叹中,隐隐寄寓着诗人的情怀。
“畏落众花后,无人别意看”。承上联,继续抒写早梅的原因。唯怕百花开在先头,自己落了后,没有人再来观赏,所以,争先恐后,早早放出了芳香。“畏”字引出的意义深远。原来,梅花独自早早开放,是有着一种追求的,不能落在“众花后”,而要开在“百花前”。诗人用拟人化的手法,赋予了梅花人的个性,用“疑”“畏”等极富于表现心理状态的字眼,生动描写了梅花不怕严寒的坚强性格和不甘落后的进取精神。而且,巧妙地寄寓了诗人自己怀才不遇、孤芳自赏的情怀。
诗里没有直接出现梅的画面,也没有任何对梅的形象描绘,但读后,早梅的形象却鲜明可触。这是因为诗人的议论,紧紧扣住了一个“早”字,突出了早梅的性格。
惜别远相送,却成惆怅多。独归回首处,争那暮山何。
紫气遥来出紫宫,金光隐见有无中。玄坛并建群灵拥,宝塔双瞻瑞霭通。
万顷桑麻春雨后,千家城郭日华东。披襟已尽兰台胜,宋玉何劳对大风。
蟾蜍有色门应锁,街鼓无声夜自深。
料得白家诗思苦,一篇诗了一弹琴。
碧空直耸石桥杪,一径林间几萦绕。不窥城市入境中,上梯宫殿出尘表。
潮师咸道雁塔高,三分留记龟石牢。此地令人忆谢傅,何当携手同游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