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时山鸟斗芳丛,深院佳人昼睡浓。起立阶头惊碧草,不缘风雨落春红。
猜你喜欢
糁径杨花铺白毡(zhān),点溪荷叶叠青钱。
笋根雉(zhì)子无人见,沙上凫(fú)雏(chú)傍母眠。
飘落在小路上的杨花碎片,就像铺开的白毡子,点缀在溪上的嫩荷,像青铜钱似的一个叠着一个。
竹林里笋根旁才破土而出的嫩笋,还没有人注重它们,刚刚孵出的小水鸭子,在沙滩上依偎着母鸭甜甜地睡着。
译注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这一首《漫兴》是写初夏的景色。前两句写景,后两句景中状物,而景物相间相融,各得其妙。
诗中展现了一幅美丽的初夏风景图:漫天飞舞的杨花撒落在小径上,好像铺上了一层白毡;而溪水中片片青绿的荷叶点染其间,又好像层叠在水面上的圆圆青钱。诗人掉转目光,忽然发现:那一只只幼雉隐伏在竹丛笋根旁边,真不易为人所见。那岸边沙滩上,小凫雏们亲昵地偎依在母凫身边安然入睡。首句中的“糁径”,是形容杨花纷散落于路面,词语精炼而富有形象感。第二句中的“点”、“叠”二词,把荷叶在溪水中的状态写得十分生动传神,使全句活了起来。后两句浦起龙在《读杜心解》中说它“微寓萧寂怜儿之感”,我们从全诗看,“微寓萧寂”或许有之,“怜儿”之感,则未免过于深求。
这四句诗,一句一景,字面看似乎是各自独立的,一句诗一幅画面;而联系在一起,就构成了初夏郊野的自然景观。细致的观察描绘,透露出作者漫步林溪间时对初夏美妙自然景物的留连欣赏的心情,闲静之中,微寓客居异地的萧寂之感。这四句如截取七律中间二联,双双皆对,又能针脚细密,前后照应。起两句明写杨花、青荷,已寓林间溪边之意,后两句则摹写雉子、凫雏,但也俱在林中沙上。前后关照,互相映衬,于散漫中浑成一体。这首诗刻画细腻逼真,语言通俗生动,意境清新隽永,而又充满深挚淳厚的生活情趣。
触石西游溯浊波,京华旅食谢经过。年侵镜里今如此,歌缺壶边可奈何。
宾阁遥知悬玉麈,直庐应许到金坡。须公一节趋环召,犹及昆明百步荷。
日明照新竹,苍翠成琅玕。竹间惊宿鸟,飞入白云端。
云端高万里,应怯天风寒。寒风尚可持,此去路漫漫。
想君对清夜,思我坐愁叹。愁叹亦何益,凄恻中心醉。
霜降海门天气肃,无边落木总缤纷。鸥眠夜渡芙蓉雨,雁落秋田䆉稏云。
未有诗篇酬令节,祗将茗盌对炉薰。月中桂子飘人世,时有天香隔幔闻。
久别青云士,幽人分固然。愁心不易去,蹇步卒难前。
尽落经霜叶,频阴欲雪天。归山自有限,岂待白头年。
奉诏辞北阙,把麾到南州。向来政已拙,老去语更偷。
条教虽屡下,疮痍何时瘳。犹喜豺虎息,稍解圣主忧。
英英幕中彦,红蕖汎清流。袖手听婉画,药石兼珍羞。
衰迟樗栎姿,万一桑榆收。吾人南丰秀,未应仄席求。
飘泊乘别车,惠然肯来游。周旋见家规,会合非人谋。
清诗日砻琢,不厌枯肠搜。束书赴嘉招,掉臂不我留。
我无青玉案,何以报所投。从兹谢泪洳,龙门看吞舟。
龙节光临泽国遥,凤毛声振相门高。朝辞阙陛香凝袖,暮饯邮亭酒污袍。
我爱甘棠留楚甸,谁怜楚雁集江皋。一州如斗君休薄,考最犹能张尔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