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闻归旧寺,暂别欲经年。樵客应同步,邻僧定伴禅。
后峰秋有雪,远涧夜鸣泉。偶与支公论,人间自共传。
猜你喜欢
歌檀(tán)敛袂(mèi)。缭绕雕梁尘暗起。柔润清圆。百琲(bèi)明珠一线穿。
樱唇玉齿。天上仙音心下事。留往行云。满坐迷魂酒半醺(xūn)。
歌女歌唱时动作举止从容,落落大方。她的歌声有时高亢嘹亮,经久不息;有时又轻柔圆润,如百琲明珠缠绵不绝。
歌女唇如樱桃,齿如白玉,她美妙的嗓子发出的仙音,天上的行云都停留下来了,宴会中满座的与宴者都已如痴如醉。
参考资料:
1、谭新红编著,欧阳修词全集,崇文书局,2014.06,第37-38页
2、郁玉莹编著,欧阳修词评注,江西人民出版社,2012.03,第2-3页
歌檀:边拍檀板边唱歌。敛袂:卷起衣服袖子。百琲明珠:十贯或五百枚珠子为一琲。
樱唇玉齿:唇如樱桃,齿如白玉,此形容美人唇齿之美。留往行云:此喻女子歌技之高,歌声之美。迷魂:被歌声陶醉。醺:醉。
此词主要表现歌女高超的歌艺和动听的歌声。
上片“歌檀敛袂”,写的是歌女开始演唱前的动作,她稍稍敛折好衣袖,轻轻拍打下檀板。“缭绕雕梁尘暗起”,这里分别用了传说中两位著名的歌者的典故:一是韩娥余音绕梁三日不绝,一是虞公高亢清越之音震动梁上灰尘。词人借此突出写这位歌女歌唱时所产生的艺术效果。接下来,词人又用一比喻写歌声的婉转圆润。“百琲明珠一线穿”,她的歌声就像数百串明珠串在一起,既悠长又圆润。
下片进一步写歌女的演唱艺术之高。她不仅天生一副好嗓音,而且,“天上仙音心下事”,意为如天上仙乐般的歌声中传达出无限心事,这说明她能巧妙地将美妙的歌声与内心情感结合起来,她是在用心灵歌唱。因此,“满座迷魂酒半醺”,喝得略带几分醉意的客人们也被她动听的歌声感染陶醉了。
词人运用夸张的手法,从听觉和视觉的不同角度形象再现了歌声清越而悠长、绕梁不绝、响遏行云的艺术效果,体现了词人不凡的艺术表现技巧。
山幽多美竹,不畏雪霜寒。好共丛生桂,移来月里看。
年年腊后见冰姑。玉肌肤。点琼酥。不老花容,经岁转敷腴。向背稀稠如画里,明月下、影疏疏。
江南有客问征途。寄音书。定来无。且傍盆池,巧石倚浮图。静对北山林处士,妆点就、小西湖。
云影天光共一池,池中消长白龙知。仙翁骑龙上天去,只有明月照涟漪。
锦瑟知人恨已深。如何弦柱不侵寻。暗思前事拥轻衾。
灯灺自怜偏炯炯,更长难得是沈沈。一簪华发十年心。
余春去已远,绿水涵新塘。
渐爱树阴密,初迎蕙风凉。
高亭可四望,绕郭青山长。
野色晚更好,岚曛共微茫。
幽怀不可写,雅咏同谁觞。
明月如慰我,开轩送清光。
君见雪山谭晦庵,晦庵南北隔山川。有命归来如二老,不然隐去自三贤。
晦庵今年登五十,鬓华未改目光力。徘徊吴楚已多年,晦庵不急苍生急。
君行车马衣冠衢,亦有晦庵相似无。君臣庆会第一格,晦庵何日何时须。
横渠虽没尚可作,平生此事喜商略。君当长跪问横渠,子细平章句教错。
大江朔风多涌波,上江下江且婆娑。古时贤士一时有,奈此庚辛甲乙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