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东领藩镇,阙下授旌旄。觅句秋吟苦,酬恩夜坐劳。
天开吹角出,木落上楼高。闲话钱塘郡,半年听海潮。
猜你喜欢
风韵飘飘落半天,左芬才调本如仙。聪明解道因风絮,潇洒真同出水莲。
泼茗偶同开口笑,拥书常不卸头眠。一春花下芳踪少,只在琉璃砚匣边。
山行非有期,弥远不能辍(chuò)。
但欲掩昏旦,遂复经圆缺。
扪壁窥龙池,攀枝瞰乳穴。
积峡忽复启,平途俄已绝。
峦垅有合沓(tà),往来无踪辙(zhé)。
昼夜蔽日月,冬夏共霜雪。
弥:更加。辍:停止。
遂:于是。
积:聚,累积。峡:两山夹水处。俄:突然间。
垅:丘垄。沓:多而重复。辙:车轮压出的痕迹。
蔽:遮盖。冬夏共霜雪:庐山由于襟江带湖,地势高峻,即使在夏天,也非常清凉。
此诗是作者登上庐山最高峰眺望四野山道时抒怀。好山泽之游的谢灵运,来到庐山,并登上“绝顶”,实现了夙愿;放眼四顾,只见“积峡忽复启”、“峦垅有合沓”,这壮丽的自然景色使诗人感奋。
这诗引出了一个有趣的问题。明代钟惺、谭元春合编的《古诗归》,录有谢灵运这首《登庐山绝顶望诸峤》,只有六句:
积峡或复启,平涂俄已闭。峦陇有合沓,往来无踪辙。昼夜蔽日月,冬夏共霜雪。他们对这诗很是欣赏。钟云:“六句质奥,是一短记。”谭云:“他人数十句写来,必不能如此朴妙。”可是谢灵运的游览诗,绝没有这样寥寥数语的;《古诗归》所录,实是残缺不全的一个片断。至少,根据《文选》李善注等古籍记载,这诗前面还有六句:
山行非前期,弥远不能辍。但欲淹昏旦,遂复经盈缺。扪壁窥龙池,攀枝瞰乳穴。而且,按谢诗的一般习惯,在《古诗归》所录六句的后面,很可能还有许多句,只是不见记载罢了。总之,钟、谭二人拿残诗当完篇来评论,近乎盲人摸象。他们因此受到后人反复讥刺,这事情也变成文学批评史上一个有名的笑话。
可是,撇开学问不谈,人们是否注意到:这诗究竟是残缺的好,还是比较完整的好?至少,《古诗归》所录六句,作为一首诗看,除开头有些突兀,总体上是不错的,诗意集中,抓住了景物的特征。如果加上另外六句,就显得拖沓、累赘,节奏平缓无力。
往年上会稽,凌空禹穴曾得窥。
今年浮沅湘,又见禹柏蹲山陂。
茫茫禹迹遍天下,独此二物称神奇。
凌云意销铄尽,根心就化空存皮。
樛柯入地枯不死,反更上擢青铜枝。
被以九龙名,流传自何时。
得非木宿苍龙精,储英萃异成雄奇。
头角崔嵬讶撑拄,牙须砾裂相纷披。
孔明庙柏信称古,上距何翅千年奇。
社陵口藻一何陋,遗落鼻祖收孙枝。
诿云此地不身到,何由得集衡湘诗。
呜呼,衡之山巍巍,
湘水之瀰瀰。地气何太偏,
独於草木乎锺之。柏兮手植自神禹,
竹也种传由舜妃。谁能为天分此畀人物,
庶几可使悍俗嚣风移。
贤网如天覆九垓,拟看展翮起蒿莱。膺门世重登龙誉,雄赋人惊吐凤才。
岁月辛勤存铁砚,风雷浩荡接金台。江南鼓箧忘岑寂,雪夜挑灯卷屡开。
静中日月似年长,世事閒观淡欲忘。天地有情容我拙,春秋多暇为诗忙。
聊将薄俸谋甘旨,敢以疏材企栋梁。案上好书樽内酒,山园时荐野蔬香。
耻化顽仙羽,新宫待尔题。河山双划断,物论片言齐。
脉望徒吞字,蟾蜍未映迷。寒陵劳坐卧,极目去踪低。
家风惟孝友,世系本神仙。丹药能延寿,衣冠不乏贤。
享龄馀七十,积行满三千。存殁无遗恨,青毡有子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