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越飘零一叶轻,战场暂息虎狼争。身闲自适琴书乐,耳冷宁闻宠辱惊。
系表对谈通妙义,禅源默契涤凡情。他年更遂茅齐约,重使云间见弟兄。
猜你喜欢
麦浪翻晴风飐(zhǎn)柳,已过伤春候。因甚为他成僝(chán)僽(zhóu)?毕竟是春迤(yǐ)逗(dòu)。
红药阑(lán)边携素手,暖语浓于酒。盼到园花铺似绣,却更比春前瘦。
夏至春归,伤春的时节已经过了,而他还在因为什么烦恼?原来是伤春意绪仍在,春愁挑逗。
记得当年在芍药花下牵你的手,那耳畔暖语更胜美酒。好不容易盼到了繁花似锦的时候,可如今孤独的人却更加憔悴、消瘦。
参考资料:
1、张秉戍.纳兰性德词新释辑评.北京:中国书店出版社,2001:第118页
2、纳兰性德.智品书业文史经典珍藏版家藏四库纳兰词:万卷出版公司,2011:第129页
四和香:词牌名,又名四犯令。双调,上、下片各四句,五十字,句句押仄声韵。风飐柳:风吹动柳条。飐,风吹物使其颤动摇曳。伤春:因春天到来而引起忧伤、苦闷。僝僽:憔悴。迤逗:汪刻本等作“拖逗”。
红药阑:红芍药花之围栏。素手:洁白的手,多形容女子之手。
此篇写伤春怀人意趣,温柔旖旎。“麦浪翻晴风贴柳,已过伤春候”风中绿麦,似是海浪,涟涟无边,清香幽幽;杨柳飐飐,随风飘扬。“麦浪”、“风飐柳”说明春去夏来,伤春季节已过。起二句,格调清新健朗,似表明作者内心也是自有一番愉悦之情的。但果真如此吗?“因甚为他成僝僽”,“僝僽”即憔悴,愁苦,周紫芝《宴桃源》词有“宽尽沈郎衣,方寸不禁僝僽”由此可知“僝僽”绝非一般的忧愁、烦恼,而是因哀愁而颜色憔悴,形容枯槁,就是柳永所说的“衣带渐宽”。然而毕竟“已过伤春候”,既然为春感伤的时候早已过了,那词人为何还落寞依然?
这一点,词人似乎并不自知,所以才会有“因甚”的“扪心自问”。但真的不知吗?“毕竟是春迤逗”,上阕结句点出伤春意绪仍在。而这“春”字又不止于自然之春,个中亦含“春怀”、“春情”的内蕴。因而就有了下阕的回忆之语。
“红药阑边携素手,暖语浓于酒”,此二句承“春迤逗”而来,点明烦恼之由。这两句是缅怀当初两人幽会情景:犹记那日,在开满殷红芍药的阑边,他携起了她的素手,而她也不避闪,温言软语,笑意满眸。这一切如今想来,令人动情,亦使人伤感。“红药”,即芍药,“红药阑”即古诗词中常提及的芍药栏,药栏,亦泛指花栏。最早见于南朝梁庾肩吾《和竹斋》:“向岭分花径,随阶转药栏”,南宋赵长卿《长相思》中有:“药栏东,药栏西。记得当时素手时”。《牡丹亭》里也有:“转过那芍药栏前”。
“盼到花铺似绣,却更比春前瘦”,结二句再转回写此时之情景与感受,盼到花铺似绣,却仍不能相见,翻转之中更透过一层地表达出斯人独僬悴的情态,苦恋的悲哀。
南郑春残信马行,通都气象尚峥嵘。迷空游絮凭陵去,曳线飞鸢跋扈鸣。
落日断云唐阙废,淡烟芳草汉坛平。犹嫌未豁胸中气,目断南山天际横。
开元天子乐升平,肯向华清戒履冰。
纵有浯溪溪上石,元郎何意颂中兴。
九十日春容易度。一半沉阴,一半风和雨。待到晴暄衣拆絮。
轻罗纨扇迎端午。
底事伤春无一语。不见春来,那惜春归去。锻炼冰霜梅万树。
不妨桃李无开处。
道路北风发,飘飖吹我行。他乡换双鬓,残岁转孤旌。
夜雨草根活,晨晖山色明。经过从候吏,杂树识方名。
屋上有丛菊,结根深瓦缝。
既无地势美,又乏土力拥。
乃因涂明生,不由人所种。
亦能应节开,焉取入公用。
公来步广庭,闻雁目始纵。
忽见粲然英,降植合常从。
宾僚席其傍,咏玩意已重。
物莫厌僻远,会遇良可颂。
阴风吹林乌鹊悲,猛虎欲出人先知。
目光炯炯当路坐,将军一见弧矢堕。
几家插棘高作门,未到日没收猪豚。
猛虎虽猛犹可喜,横行只在深山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