异政颍川凤,遗风叔度陂。
闻哀苦朋友,归葬束书诗。
百岁乡人社,他年故吏碑。
知公万金产,故在阿戎儿。
猜你喜欢
初放姚黄一两枝,旋看魏紫格尤奇。
天公似欲留连住,伴我酴醾满架时。
西畴螟螣不成禾,南海先秋己自波。莫讶送君无好句,诗怀枯寂比人多。
别绪不可道,愁心枉自持。感公磊落意,少致胸中词。
男儿挟愤惋,不独饥渴私。羽翼恨弗长,放志欲何之。
忆昔少年日,飞腾窃自期。白起小竖子,终军黄口儿。
破赵未足齿,请缨空博嗤。努力事雕琢,振足效驱驰。
负薪诚黾勉,挂角顿忘疲。思窥三略秘,拟集九流奇。
伦类数见推,纵横迈等夷。将翻雕翮疏,肯学燕栖卑。
此意竟何为,风尘久自疑。空存肮脏骨,莫辨虎羊皮。
射策阻不报,握芳知赠谁。蹉跎三十载,浪迹越江湄。
貂敝鹑仍结,金空囊欲垂。触首罾缴碍,曳履雌黄随。
同学宁倾耳,居高讵俯眉。泣枯怜鲋涸,敝策怪骀迟。
我公浏远览,晋接耀光仪。道德余夙仰,风流世所师。
饮我甘露醴,映我鹓鸾姿。白日驱潜魅,青天跃绛螭。
似珠求合浦,如桂拂瑶池。自喜占星聚,何知伤路岐。
朝凭蜃海阁,暮拥雍州骑。秦越逾万里,幽兰徒见思。
大臣赴功业,崎岖岂所辞。空怜杕杜弱,莫靠甘棠孳。
意苦词弥涩,忧多步雅危。平生少知己,况乃悲春离。
病马犹思策,枯条且欲披。终当奋长剑,不负信陵知。
七子论诗谁似公,曹刘须在指挥中。
荐衡(héng)昔日知文举,乞火无人作蒯(kuǎi)通。
北极楼台长挂梦,西江波浪远吞空。
可怜故国三千里,虚(xū)唱歌词满六宫。
建安七子论作诗哪个比得此公?曹植刘桢也应当在您指挥之中。
虽知当日推荐祢衡有个孔文举,可叹没有人再作“乞火”的蒯通。
朝廷的楼台常常牵动您的魂梦,像那西江波涛远远遮蔽天空。
可惜您“故国三千里“的名句,白白地传唱在皇帝的后宫。
参考资料:
1、章培恒,安平秋,马樟根.杜牧诗文选译修订版:凤凰出版社,2011.05:第98页
2、任文京.杜牧诗歌精选:花山文艺出版社,1996.01:第92页
七子:指建安七子孔融、陈琳、王粲、徐干、阮瑀、应玚、刘桢。曹刘:曹植、刘桢,二人是当时著名的诗人。
荐:举荐。衡:祢衡。文举:孔融字文举。祢衡是汉末辞赋家,性格刚强。孔融爱其才,上书推荐他。乞火:用汉代蒯通典故,详见《汉书·蒯通传》。
北极:指北极星,此处喻朝廷。挂梦:梦中思念。西江:从西面来的大江,即长江。
可怜:可惜。六宫:皇帝的后宫。
此诗从题材上来说属于应酬之作,但是由于诗人与张祜同是怀才不遇,深有感触而发,故而这首和诗写得很有真情与深度。
首联盛赞张祜诗才高绝:他的才华高过建安七子,连曹植与刘桢都不在话下。这显然是杜牧对张祜的过誉之词,但由于是古人赠答诗中常见的客套话,也就无足深怪。
颔联叙述张祜的不平遭遇:他曾得宰相令狐楚的荐举,就像当日孔融推荐祢衡一样;但是他却没有遇着蒯通那样的人为之旁敲侧击说好话,却碰到了说坏话的元稹,以至于终身没有得到施展抱负的机会。此处诗人使用正反两个典故,十分含蓄而得当。
颈联表现张祜对朝廷不改其忠贞,隐居乡野之间也不放弃自己的志向:他在梦中还一直牵挂朝廷,他的胸怀就像流经住处的长江一样浩大,有并吞万里长空之势。以“北极”比喻朝廷是诗中所常用的,而下句的“西江”既在形式上与上句的“北极”构成对仗,是对自然环境的描写,也是张祜胸怀抱负的曲喻,在修辞上十分巧妙。
尾联归结到张祜文才高妙而不得重用的不幸遭遇上:他所作的《宫词》,在皇帝的后宫中被宫女们广泛传唱着,可是又有什么用呢?这并不能对他的身世遭遇有所改变,所以说是“虚唱”;而“故国三千里”,一方面是张祜《官词》的原句,另一方面也是暗示张祜隐居乡野之间,距离朝廷十分遥远。全诗就在这深沉的慨叹之中戛然终止,给人留下无穷感叹。
此诗使用典故巧妙自然,感情真挚深沉,写得有气势,表现了杜牧对张祜的赞赏。当时的诗人郑谷,故称有诗吟咏此事:“张生故国三千里,知者惟应杜紫微(指杜牧,曾任紫微舍人)。”
云锦仙翁人不识,多生九华茹芝客。
少年登览妙形容,三十七峰俱改色。
手捉高士淡墨图,烟云到处随卷舒。
珠玑衮衮入题咏,缣素往往争临摹。
雪潭四时溅飞雪,叹我幻躯方病渴。
何由得共山中人,脚踏寒流弄明月。
古人不可见,即欲见今人。兰桂各异物,臭味自相亲。
峨峨白玉堂,遥遥紫宫邻。风云集群彦,四海望光尘。
客星入牛斗,剑气横秋旻。能无一日雅,慰我暮江滨。
留吴几两月,每见若亲知。
却恨临行日,相寻不见师。
黄花篱下酒,白发坐中诗。
别后频思忆,书成欲寄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