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郎萧洒逼人衣,咫尺尘埃隔蕙帷。陋巷有时过佛刹,谈经还共惜秋晖。
百年空果冥中谢,一寸灵珠象外归。久矣此情人不谕,援毫聊复为君挥。
猜你喜欢
楚国陈夫子,周南颇滞留。
弊袍披槁叶,瘦马兀扁舟。
药饵过三伏,文书散百忧。
何人共禅悦,居士有浮休。
年来春事不相关,一笑除非醉里拚。未信花枝憎白发,且随月色傍朱栏。
他时拜赐犹能记,此夜伤心更忍看。姚魏风流浑谩与,坐来双泪落金盘。
山上离宫宫上楼,楼前宫畔(pàn)暮(mù)江流。
楚天长短黄昏雨,宋玉无愁亦自愁。
崔巍的山峰上耸立着离宫的的宫楼,宫楼前的江畔但见暮江东去沧海横流。
苍苍茫茫的楚国的天空黄昏总是风雨迷漫,宋玉即便是无愁也不能不发愁。
参考资料:
1、刘琦.《李商隐诗选注》.长春市:吉林文史出版社,2001.06:57
2、李淼.《李商隐诗三百首译赏》.长春市:长春出版社,1990.12:511
山:指巫山。离宫:巫山西北的楚宫。即是宋玉在《高唐赋并序》里面所写的宋玉与楚襄王一同游览的地方。
长短:无论长短。宋玉:诗人此处以宋玉自况,感慨身世之悲。
此诗是一首咏史诗,是借吟咏楚国之事表达作者思想感情的一首七绝。
“山上离宫宫上楼,楼前宫畔暮江流”这两句写了四种景物,句中的“山”指巫山,“离宫”是楚宫,“江”即长江。这两句采用顶针的句式,重叠楼、宫,加重加深其意,强调其主体地位,以扣紧题中“楚”字。头一句由“山上”到“离宫”,再到宫上之楼,由下而上,一层一层向高处描写;次句又由楼而宫,由宫而江,由上而下,一层一层向低处描写,这样描写凸显出了明显的立体感。“暮江流”的“流”字,又透露出时光流驰的无穷无尽。从此宫此楼出现之日,流到此时,以后还将流到永远。昔日的楚国已成陈迹,只有离宫依旧,暮江东流,景中充满古今变迁和岁月易逝的慨叹。
上面两句,已写出一派荒凉景象,第三句“楚天长短黄昏雨”,又用重笔再加渲染。这句取象构词,意含双关,构思非常巧妙。它既是实写眼前之景,“黄昏雨”三字,又暗用宋玉《高唐赋并序》中巫山神女自称“旦为行云,暮为行雨”的语意和《神女赋并序》所载楚襄王梦神女事。“长短”二字既可作偏义复词,取“长”之义,形容楚天,因为巫峡一带,江两岸削壁千仞,对峙入云,只见长天,幽远莫测,“巫山巫峡气萧森”(杜甫《秋兴八首》);又可形容暮雨,言其长长短短,似断似续,给楚宫蒙上一层如梦似幻的气氛,与襄王梦会神女之事相合。而上句之江特取“暮”江,此句之雨特写“黄昏”之雨,则是意在渲染环境的凄楚。
以上三句均为写景,可以说画出了一幅“楚宫暮雨图”。暮色凄迷,凄风苦雨洒落江上,楚宫一片荒废,一切都牵动人的愁怀。所以结句说,当年宋玉对此情景,即使无愁,也会悲愁不已,点出全诗主旨。“无愁”和“亦自愁”对比成文,故为跌宕,更见出悲愁之深。
因为前面三句已把凄惋哀愁的气氛渲染得非常浓重,所以末句就显得非常自然。“宋玉无愁亦自愁”一句中,这“愁”表面看去仅仅是因景而生,实则也是语义双关。宋玉《九辩》说,楚国国势危殆,贤才失路,“坎廪(困顿,不得志)兮贫士失职而志不平”,“余萎约(衰萎瘦损)而悲愁”。此与上句用“黄昏雨”暗指襄王荒淫腐败,文意正是一贯,所以由此可见作者用意。李商隐政治上亦是极不得志,几乎一生都在幕僚中度过。所以诗中的宋玉,其实就是作者的化身,诗中表现的,就是作者岁月蹉跎、壮志未酬的怨愤,对统治者不用贤才的愤懑,以及对唐王朝前途的忧虑。
全诗看来,此诗语言明白如话,艺术构思非常巧妙。诗中不实写史事,不发议论,而是用围绕主题的各种有代表意义的景物,构成一个特殊的环境,用它引发人的感叹,以此寄托作者的思想感情。不但三、四两句语含双关,整首诗也意义双关。以末句的“愁”来说,就有三层意思:宋玉因景而生之愁,宋玉感慨国事身世之愁,宋玉之愁亦即作者之愁,三者融为一个整体,不着半丝痕迹,正是此诗的高明之处。
吾州远景楼,为天下第一。下有千尺湖,长虹倚斜日。
烟云纷蔽亏,草树互蒙密。人既位通显,湖犹困遗逸。
一段云锦机,割截不成疋。我来划见之,慨然为拈出。
凹者豁以舒,凸者疏而溢。乃取半山句,以榜湖阴室。
晨舟乱平渺,日晏未云毕。客喜以问余,幻成子何术。
余非袭而致,彼有是良质。牛山木尝美,茅径人自窒。
一笑各会心,凉风送萧瑟。
儿童竹马汉江边,不数铜鞮拍手年。但是征南书负癖,还应大理棹登仙。
青编倡雪犹存郢,白简雄风已到燕。三事故人如见及,可容平子赋归田。
宰邑乖所愿,黾勉愧昔人。聊将休暇日,种柳西涧滨。
置锸息微倦,临流睇归云。封壤自人力,生条在阳春。
成阴岂自取,为茂属他辰。延咏留佳赏,山水变夕曛。
飞鹢朝暾霁,停骖午漏分。客心随水急,人语隔江闻。
雨过添清气,风生爱縠纹。中流归棹稳,跂望有来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