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湖六月景清嘉,初换积霖荷始花。接叶田田隐楼阁,流波活活养鱼虾。
赏碑访墓身如梦,忧世伤生酒继茶。半日偷闲为小聚,又成蓬转逐生涯。
猜你喜欢
石友拳然万仞姿,竹君啸处一川漪。
更无二客随巾屦,谁见先生觅句时。
水柔逐器知难定,云出无心肯再归。惆怅春风楚江暮,鸳鸯一只失群飞。
何掾向来吟有阁,杨家今日筑为楼。看他压尽凡花倒,只放诗人出一头。
公侯真天人,读书眼如电。昨朝出东门,风雨得开宴。
气逸千仞冈,文奇五色线。下车未踰年,众喜破忧面。
向来龚黄流,史策一二见。紫阳朱子邦,前后多俊彦。
宸翰勒坚珉,遗勋在书院。共惟陇西公,作新殊不倦。
我老堕无能,时光薄秋扇。
一蓑风雨一渔竿,家近梅花涉水滩。投报已无青玉案,驻颜宁有紫金丹。
庞公老去独耕岘,李愿从来久隐盘。自古山林有遗逸,敢将名字动天官。
尔牛角弯环,我牛尾秃(tū)速。
共拈短笛与长鞭,南陇(lǒng)东冈去相逐。
日斜草远牛行迟,牛劳牛饥唯我知;
牛上唱歌牛下坐,夜归还向牛边卧。
长年牧牛百不忧,但恐输租卖我牛。
你的牛犄角弯,我的牛尾巴短。
我们都拿着短笛和长鞭,到南垄东冈你追我赶。
太阳西下草远牛行迟,牛劳牛饥只有我知。
我骑在牛身上唱歌坐在牛身边玩耍,晚上回来还睡在牛旁边。
整年放牛什么也不忧虑,只害怕卖掉这牛去交租。
参考资料:
1、陈道贵选注.元明清诗选:珠海出版社,2004年01月第2版:第33页
尔:“你”的意思。“尔”与下一句的“我”:牧童间彼此相称。弯环:弯曲成环状。秃速:凋疏,此处是说牛尾细而毛稀。
拈:用手指拿着。陇:田埂。冈:山脊、山岭。
迟:慢。
但恐:只怕。输租:交纳租子。
这首仿乐府诗,写得平实深沉,风格迥异于高启其他华赡清丽之作。
诗借牧童口吻展开。几个农家孩子同去放牛,他们边放牧边调笑,一边指认着各自的牛:角最弯的是你家的,尾巴没几根毛的是我家的……他们“短笛无腔信口吹”,摇着长鞭,在田头地角赶着牛儿找草吃。太阳落山了,别让牛群跑得太累,近处没有好草,别叫牛群吃不饱。该怎么放牧,这些孩子全知道。牛吃饱了,骑在牛背上唱歌;牛要反刍,就坐在牛身边歇一歇;晚上回到家,还要靠在牛身旁躺一躺。牧牛的孩子与牛有这么深厚的情谊,因为牛是农家宝,垦荒耕种要靠它,牵挽载重也靠它。农民都不感激牛、珍惜牛。农家孩子如此爱牛亲牛,高启非常理解,写来真实可信,情趣盎然。想来,诗人“少年习耕锄”的时候,也是曾有过一段牧牛爱牛的亲身体验的。
倘若诗只写到这里就结束,那内容就失诸单薄了。高启给它安排了一个更深的层次:末二句由牧牛之乐转为牧牛之忧,揭出农民最大的隐忧来,那就是“输租”。繁重的苛捐杂税,会逼得农民卖牛抵债。这个严峻的现实,甚至在天真烂漫的农家孩子心里,也投下了沉重的阴影。这最后两句诗,是画龙点睛之笔,足章明志,有发人深省的力量。
这首诗有意不用典,不藻饰,以求得内容和形式的和谐统一。前八句写牧牛之乐,是欲抑而先扬;后两句点出牧牛之忧,是先扬之后抑。抑扬对比,颇见匠心。诗人要表达对农家的同情和关怀,对黑暗现实的不满与鞭挞,捉笔为诗,却不假论辩,而用牧童爱牛亲牛的形象画面来道出,显得不空洞,不枯燥,不说教,小中见大,真切感人,在平实中兼见艺术构思的新颖。
深闭竹间扉,静扫松下地。独啸晚风前,何人知此意。
看山尽日坐,枕帙移时睡。谁能从我游,使君心无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