琴台如髻绕烟鬟,学得新声手自弹。七十二峰看不尽,烟波纯浸洞庭山。
猜你喜欢
西蜀及东鲁,琴台名纷然。此胡亦有之,迹传阖闾年。
松风写谡谡,峡水常湲湲。想彼三郎流,听之早欲眠。
笔头风月时时过,眼底儿曹(cáo)渐渐多。有人问我事如何,人海阔(kuò),无日不风波。
吟风咏月的笔墨生涯匆匆流过,眼底下儿孙小辈日渐增多。有人问我人事如何。人海无边的辽阔,没有一天没有风波。
参考资料:
1、刘兴汉,吕树坤编著.中华历代诗词精品译析元曲三百篇译析:北方妇女儿童出版社,1997年02月:97
风月:笔下描绘的清风明月。儿曹:小儿辈,指晚辈的青年。人海阔:指人事纷纭复杂。风波:喻人事的复杂和仕途的艰险。
“笔头风月时时过,眼底儿曹渐渐多”,随着笔下的风花雪月一年一年地消逝,跟前的儿女子孙也一个一个多了起来。时光荏苒,转眼间诗人已到暮年,儿孙满堂。这两句是明显的对句,无论从词性、句子的结构,还是平仄搭配上看都对仗工整,而且构思巧妙,前句从多说到少,后句从少说到多。
前面两句以平常的口吻、简单的文字描绘了一幅宁静、恬淡的生活景象,实际上是为后面的“无日不风波”做铺垫。平静的背后潜藏着跌宕起伏的“风波”,这种情绪上的反差,正是作者别出心裁的设计。
“有人问我事如何”一句以设问引起转折,问的是仕途的命运,家事的前途,从上面对时光流逝的感慨转为对广阔人生的思考。最后两句“人海阔,无日不风波”是对设问句的回答,同时也是他对一生仕途生活的总结。人海茫茫,社会广阔,人事纷争,无时无刻不是在各种“惊涛骇浪”中颠簸,随时可能身陷危机,这一略显消极的总结体现出作者对现实的不满之情。
风警疏桐坠碧栏。雁声遥度泬寥天。冰弦怨结嶷云冷,翠袖愁添竹露寒。
蘋渚外,蓼订前。萧萧落木满秋山。红衣褪尽莲心苦,谁忆明珠叶上圆。
西川方用武,忧思惔如焚。秋兴悲黄叶,閒情属野云。
鸣鸿何日到,络纬不堪闻。每忆盈尊酒,清谈从使君。
如练之江潮渐回,轻舟移系钓鱼台。林间酒伴何时合,海上诗囊尽日开。
思有白鸥随客住,恨无青鸟共春来。含情欲作潇湘曲,肠断关山忆俊才。
旧日云霄侣,他乡岁月深。转蓬惊去住,锻羽怅飞沉。
不睹春风面,空馀流水心。言乘木兰舫,来就玉山岑。
避客高悬榻,逢人愧盍簪。徒令归兴尽,一谢扫芳林。
子谁友兮涪之云,出为云兮泽斯人。子谁亲兮涪之水,朝于海兮日千里。
趣子之驾兮舍子之舟,子不我信兮与云水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