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重属意为民深,守令清衔岂易任。宾客屯云希解带,簿书流水静弹琴。
徵求殊欠催科计,考绩方知抚字心。会待治成三载后,满城花柳蔼春阴。
猜你喜欢
又是斜阳催客去。衰柳寒芜,细认同来处。满载秋情兼别绪。
无言自向天涯路。
不恨飘零无与语。祇怕多情,更为侬辛苦。水远山长从间阻。
人间遥作伤心侣。
二马并驱攒八蹄,二马宛颈??尾齐。
一马任前双举后,一马却避长鸣嘶。
老髯奚官骑且顾,前身作马通马语。
后有八匹饮且行,微流赴吻若有声。
前者既济出林鹤,后者欲涉鹤俯啄。
最后一匹马中龙,不嘶不动尾摇风。
韩生画马真是马,苏子作诗如见画。
世无伯乐亦无韩,此诗此画谁当看。
有言郡东北荆山下可以沟畎积水因与吴正字王户曹同往相视以地多乱石不果还游圣女山山有石室如墓而无棺椁或云宋司马桓魋墓二子有诗次其韵二首侧手区区未易遮,奔流一瞬卷千家。
共疑智伯初围赵,犹有张汤欲漕斜。
已坐迂疏来此地,分将劳苦送生涯。
使君下策真堪笑,隐隐惊雷响踏车。
茫茫清泗绕孤岑,归路相将得暂临。
试著芒鞋穿荦确,更然松炬照幽深。
纵令司马能镵石,奈有中郎解摸金。
强写苍崖留岁月,他年谁识此时心。
梁山苍苍寒日低,武皇昔年留羽旂。
层宫突兀天上出,举手欲引仙人衣。
仙人不来怨空老,索莫时从东海归。
铜盘千里渡漳水,茂陵草荒秋萤飞。
日落秋蝉噪柳津,为伤风露烟声频。
送晴送雨江亭外,偏感舟行晚泊人。
琳宫创自报恩年,突兀浮屠势插天。万井莺花随地见,九层金碧半空悬。
远波帆影秋风里,绝顶人行晓日边。最好三更铃铎静,镫光遥接大江烟。
门外青山翠紫堆,幅巾终日面崔嵬(wéi)。
只看云断成飞雨,不道云从底处来。
擘(bò)开苍峡吼奔雷,万斛飞泉涌出来。
断梗枯槎无泊处,一川寒碧自萦(yíng)回。
步随流水觅溪源,行到源头却惘(wǎng)然。
始信真源行不到,倚筇(qióng)随处弄潺湲。
门外的青山上草木一团团的绿紫相间,高耸的山峰终日云遮雾绕像戴着头巾。
人们只知道雨是从云的缝隙里落下,不知道云哪里来的。
冲破峡谷若雷霆在滚动,无数的瀑布喷涌而出。
断枝枯草没有可以停泊的地方,只好随着寒冷的碧水独自流浪。
随着流水想找到溪流的源头,到了溪流的出水处却迷惑了。
才相信真的源头是找不到的,还是柱着手杖欣赏随遇的潺潺美泉吧。
参考资料:
1、百度百科.偶题三首
幅巾:古代文士用绢一幅束发,成为幅巾,为一种表示儒雅的装束。崔嵬:山高大不平,这里指山。
不道:犹不知。底处:何处。
擘开:冲开。
断梗枯槎:残枝枯叶。
萦回:徘徊荡漾。
筇:竹名,宜制杖,故又用指手杖。
朱熹的《偶题三首》约作于乾道(1165~1173)、淳熙(1174~1189)年间。朱熹的诗歌,往往从偶然闲适的生活中悟出做人治学的道理。
江城无地可开颜,学剪星裘闭户看。
手擘方红调儿女,漫将一笑当追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