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公种松何太痴,急景尚作千年期。
安得雷风一夜拔千尺,与汝同看龙蛇舞月时。
猜你喜欢
新月曲如眉,未有团圞(luán)意。红豆不堪看,满眼相思泪。
终日劈桃穰(ráng),人在心儿里。两朵隔墙花,早晚成连理。
新月弯弯如眉毛,没有圆的意思。不忍心看红豆,满眼都是相思泪。
整天劈核桃,那人像桃仁嵌在核壳中一样嵌在我心中。两朵隔墙相望的花,早晚会结成连理枝。
参考资料:
1、吕美生评注,情诗百首,安徽文艺出版社,2012.06,第91页
2、肖笃宋选编,唐宋词三百首(少年版),湖南少年儿童出版社,2006年05月第1版,第42页
新月:阴历月初的月亮。团圞:团圆。红豆:又名相思豆,草本植物,种子形如豌豆。
劈:剖开。桃穰:桃核。仁儿:桃仁。这里“仁”与“人”谐音,意思双关。连理:不同根的草木,它们的枝干连成为一体。古人喻夫妇为“连理枝”。
上阕以“传情入景”之笔,抒发男女间的相思之苦。作者借“移情”笔法,赋予视野中的客观景象以强烈的主观情感,使天边新月、枝上红豆都染上别离相思的情愫。“新月曲如眉,未有团圞意”,明为写月,实则喻人,作者以眉比月,正暗示出相思人儿因不见团聚而双眉紧蹙,郁闷不欢的愁苦之态。“红豆”本是相思的信物,但在离人的眼里却是贮满了忧伤,令人见之落泪。一弯新月,数枝红豆,词人撷取传统的寄寓人间悲欢离合、别离思念之情的两种意象,正表达出对爱人的无限深情和思之不得的痛切缺憾。
就内容而言,下阕为上阕之顺延;就感情的“走向”而言,二者又有着微妙的差异。如果说上阕中写相思还只是借助于意象的寄托,情感的附着还比较虚幻,词中的情绪基调也是一种充满残缺感的低沉.那么下阕中的情感就相对地落到了实处,词中流露着的、是充满希冀的向上的基凋。“终日劈桃穰,人在心儿里”,一语双关,看似百无聊赖的行为,正寄托着主人公对心上人丝丝缕缕的情爱和日复一日的期盼。“两朵隔墙花,早晚成连理”更表明对爱情的充满信心,尽管花阡两朵,一“墙”相隔,但相爱的人儿终将冲破阻碍,喜结连理。整首词写得情致深长,淋漓沉至。
这首词在艺术上的一个显著特色,就是极其自然地运用了南北朝民歌中的吴歌“子夜体”,以下句释上句,托物抒情,论词家评曰:“妍词妙喻,深得六朝短歌遗意。五代词中希见之品。”
笛里关山路万重。锦城回望隔芙蓉。阳安唐柳应无恙,会友逍遥竞汉风。
啄木啄啄,鸣林响壑。贪心既缘,利嘴斯凿。
有朽百尺,微虫斯宅。以啄去害,啄更弥剧。
层崖豫章,耸干苍苍。无纵尔啄,摧我栋梁。
堂上言何自发,分明太极本真存。
因知忍性元皆善,利欲遮迷只自昏。
曙色天街,衣半湿,露华凉沁。何处是,双星一水,碧空遥浸。
夹道纱笼趋画省,几枝银箭传清禁。赋春城,批敕与韩翃,题宫锦。
初日耀,龙墀荫。罘罳角,鱼鳞淰。向御炉烟里,瞻天无任。
只觉上清尘土绝,那知玉宇高寒甚。料孤眠、正忆早朝人,欹山枕。
孤云住处是狼山,云本无心山自閒。
老率似云云似率,等閒飞去又飞还。
乍暖还寒二月天,酿红酝绿斗新鲜。
日烘春色成和气,风弄花香作瑞烟。
莺舌似簧初学语,柳条如线未飞棉。
金杯满酌黄封酒,欲劝东君莫放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