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墨人间宝,千金纸上鹥。
频来湖上寺,三复柱间题。
鹤化辞辽海,鸿飞印雪泥。
人豪今不见,凝伫夕阳西。
猜你喜欢
湖光潋滟接天浮,风捲银涛未肯休。夜岸系舟来古塔,不妨踪迹更迟留。
被羽在先登。
甘心除国疾。
萧洒武夷秀,兹人美且偲。治经通古学,应务富时材。
盍在脩书选,行须造币回。更研轻重术,归奏阜民财。
布袍萧索不胜凉,坐爱芳心共日光。何用门前看五柳,始知秋后有重阳。
故园栽处田应熟,小市开时药正香。自古交期须岁晚,相过不敢避风霜。
枿(niè)坐云游出世尘,兼无瓶钵(bō)可随身。
逢人不说人间事,便是人间无事人。
质上人有时打坐,静如枯木;有时出游,飘若浮云,心无所系,随性而行,超世脱俗。其他僧人云游,还带着盛水的瓶子和吃饭的钵,而他出门连这两件东西都不带,一身之外无所有,赤条条来去无牵挂。
遇到人也不会去聊人世间的琐事,仿佛他是一个置身于世间之外的人一样。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枿坐:枯坐。枿,树木砍去后留下的树桩子。瓶钵:僧人出行所带的食具。
因为是送给僧人的诗,所以诗开头便云佛事:“枿坐云游出世尘。”这是写质上人的形象。诗人抓住他的特征,刻画了他的不同凡俗。
第二句进一步写质上人的形象。瓶钵是云游和尚喝水吃饭不可少的器具。可是质上人连应该随身携带的一瓶一钵都没有。这就更突出了质上人超出尘世的性格,成了飘飘然来去无牵挂的大闲人了。
第三、四句,“”这是从质上人的精神境界去刻画他的形象。他不说一句有关人世间的话,这才写出精神上大解脱的悟道者形象。人们口上说的,都是心上想的,不说人间事,是他心里根本不想这些事,因为他把人间的名利富贵看做是虚幻、短暂、无意义的。“所谓“世缘终浅道缘深”(苏东坡语),在这位质上人身上表现得非常彻底,他完全游离于尘世之外。
他虽曾赞羡“万般不及僧无事,共水将山过一生”(《题道林寺》)的生活,但无论怎样也不能像质上人那样口不说一句人间事。所以“逢人不说人间事,便是人间无事人”,既有对质上人的称赏和羡慕,也有诗人自己复杂心情的流露,字面上意义虽然浅近,而诗人的感慨颇深。
杜荀鹤的诗在语言上通俗浅近,明白流畅,所以他把严于格律的近体诗通俗化了。正因为这样,他的许多诗句包括《赠质上人》在内都在长期流传中成了人们口头的熟语。
此曰良可惜,纯熟尚不舍。断续有异心,况我悠悠者。
巨浪而停舟,将为千里泻。恻恻生内惭,红轮西坠也。
白发苍髯五老人,德虽不孤世无邻。
松风忘味同戴舜,梅雨蒙头非避秦。
筑亭风流二千石,此老入谒官不嗔。
一樽相对是宾友,学得养生通治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