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蒙君赐自龙墀,谁是还乡一袭衣。三品易悬鳞鬣赫,八丝展起彩章飞。夐为胜事垂千古,题作新诗启七微。严助买臣精魄在,定应羞著昔年归。
猜你喜欢
朱旗引入昔茆堂,半日从容尽日忙。驷马宝车行锡礼,金章紫绶带天香。山从南国添烟翠,龙起东溟认夜光。定恐故园留不住,竹风松韵漫凄锵。
乡名里号一朝新,乃觉台恩重万钧。建水闽山无故事,长卿严助是前身。清泉引入旁添润,嘉树移来别带春。莫凭栏干剩留驻,内庭虚位待才臣。虽言闽越系生贤,谁是还家宠自天。山简槐兼诸郡命,郑玄惭秉六经权。鸟行去没孤烟树,渔唱还从碧岛川。休说迟回未能去,夜来新梦禁中泉。君王面赐紫还乡,金紫中推是甲裳。华构便将垂美号,故山重更发清光。水澄此日兰宫镜,树忆当年柏署霜。珍重朱栏兼翠拱,来来皆自读书堂。
掘兰宫里数名郎,好是乘轺出帝乡。两度还家还未有,别论光彩向冠裳。
翁侯两兄弟,志尚等高独。
闲心没江鸥,逸兴狎山鹿。
难兄早登第,高风动乔木。
湘南花满汀,百里正膏沐。
归作山水游,词源倾百斛。
令弟小谢徒,深沉郁林麓。
优游千卷书,平生几竿竹。
能琴弦不理,少饮巾未漉。
史倡复弟酬,音调谐击筑。
昼卧小窗南,烦暑在荷屋。
凉风从何来,池花动轻蔌。
顾□傅新章,爽气滫炎伏。
如临古润旁,泓澄碧环复。
如倚青林下,松风对心读。
善诗如善韵,警响间圆熟。
但令契人心,勿令骇人目。
我爱二君子,芳馨袭兰菊。
迎秋月色新,佳香满晴宿。
安得扁舟去,□□荫溪谷。
论诗暮继明,吟思俱毣毣。
父耕(gēng)原上田,子劚(zhú)山下荒。
六月禾未秀,官家已修仓。
父亲在山上耕田,儿子在山下开荒。
六月的季节,田中稻谷还没有抽穗,而官家收税仓库早已修好等待征敛。
参考资料:
1、任三杰.聂夷中诗注析.太原:山西人民出版社,1987:21
2、任三杰.聂夷中诗注析.太原:山西人民出版社,1987:22
斸:一作“锄”,大锄,名词用作动词,挖掘。
禾:禾苗,特指稻苗。秀:谷物吐穗扬花。官家:旧时对官吏、尊贵者及有权势者的尊称,又指对皇帝的称呼。
“父耕原上田,子劚山下荒”,并不仅仅是写一家父子的事件,而是高度概括了千千万万个农民的家庭,所谓“夜半呼儿趁晓耕,羸牛无力渐艰行”,正是农家普遍的情事;而“原上田”、“山下荒”也并不特指某山某原,而泛指已耕的熟田和待垦的荒地,从耕田写到开荒,简洁有力地刻划出农家一年到头的辛苦,几乎没有空闲可言。十个字具有高度的涵盖力,增加了诗意的典型性,几乎成为封建社会农村生活的一个缩影。
“六月禾未秀,官家已修仓。”一句在揭露讽刺的时候,不发议论而重在摆事实,发人深省。“六月禾未秀”不单指庄稼未成熟。按正常的情况,四五月麦苗就该扬花(“秀”),“六月”应已收割而“禾未秀”,当是遇到了旱情,暗示着歉收。而按唐时两税法,六月正是应该交纳夏税的时节,所以“官家已修仓”本身就暗示着对农民劳动成果的窥伺和即将予以剥夺,而这种窥伺出现在“六月禾未秀”之际,更觉意味深长。“禾未秀”而仓“已修”,一“未”一“已”,二字呼应。
题前摄景,洗炼概括,融情入事,其中任何一种手法都可以收到言简意长的效果。而此诗恰当地同时运用这三种手法,艺术效果也就更加显著。
谁云月无私,那知月有情。我住月亦住,君行月亦行。
致此一壶酒,都忘千岁名。胸中各有月,莫遣暗云生。
小庭追凉月生衣,红蕖静对丹桂枝。
凌波亭亭仙佩冷,弄香嫋嫋香风吹。
百忧身世得一笑,二妙风流此一时。
阑干独夜发深省,凭诗寄与心相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