鹅湖鹿洞两优游,吾道南来谁与俦。
鄮地传心化已洽,堇山遗教泽长留。
空阶向日春风度,栋宇凌云化雨周。
声誉已垂百世后,长江虹水不空流。
猜你喜欢
二月巴陵日日风,春寒未了怯园公。
海棠不惜胭(yān)脂(zhī)色,独立蒙蒙细雨中。
二月的巴陵,几乎天天都刮风下雨。料峭的春寒还未结束,给园林的花木带来了灾难,叫人担心害怕!
娇嫩的海棠,毫不吝惜鲜红的花朵,挺身独立在寒风冷雨中开放着。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巴陵:古郡名,今湖南岳阳市。园公:诗人自注:“借居小园,遂自号园公。”
胭脂:一种红色颜料。也泛指红色。
这首绝句与其说是写春寒,不如说是咏海棠。说到咏海棠,自然忘不了苏轼的《海棠》诗:“东风袅袅泛崇光,香雾空蒙月转廊。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其实,这两首海棠诗都是借海棠写自己。苏轼笔下的海棠圣洁、幽寂,是他贬官黄州时的写照;陈与义笔下的海棠雅致孤高,是他流亡时的写照。因此,头两句的“风”“寒”就不仅仅是自然界的风寒,更主要的是社会的风寒——金兵南侵,南宋小朝廷“山河破碎风飘絮”,诗人则“身世浮沉雨打萍”,怎不感到“怯”?后两句诗人用类似于刻划松、梅、菊、竹的手法来写海棠,说它傲然“独立”于风雨中,哪怕有损于自己美丽的“胭脂色”。海棠的风骨和雅致得到充分的表现。诗人点化杜甫的“林花着雨胭脂湿”,别创意境,不但更具风致,而且更具品格。诗人将自己的风骨、品格、雅致融入对海棠的描写中,使这首诗成为咏物上乘之作,这就是咏物诗创作的诀窍。
漫称膏壤事耕深,再熟田畴力不任。惟有东西二港地,小春时节出秧针。
历历经过事,昏昏醉梦中。江湖愁日短,天地泣途穷。
佳节因人过,伤心有尔同。平生忧患意,何处问苍穹。
江云载客愁,江色未分曙。君若回首时,莫忘别离处。
征敛无休日,斯人不永年。曾闻溪虎避,早见壁鱼悬。
颂碣留边郡,铭旌拂塞天。九河一孤冢,愁绝海门烟。
一水弯环罗带阔,千古零陵擅风月。取名如许安得愚,因病成妍却奇绝。
至今镜净不可唾,犹恐先生遗翰墨。泽及溪流不庇身,付与后来商巧拙。
我欲扁舟穷石涧,春涨未生寒濑咽。纷红骇绿四山空,惟有风篁韵骚屑。
清溪东去客西征,钴鉧潭边聊驻节。何时随汝下潇湘,归路三千橹伊轧。
公临赵北际,宅据许西偏。来往由通德,逢迎阻见贤。
嵩高当牖外,颍树出墙颠。信宿依华荫,身居贺燕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