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仞山头放一丝,争吟好句记当时。
能诗若不能垂钓,祗恐先生不受诗。
猜你喜欢
雨送疏疏响,风吹细细纹。
犹稀绿萍点,已映小鱼群。
傍有一拳石,又生肤寸云。
我来闲照影,一笑整纶巾。
啜羹不如放麑,乐羊终愧巴西。
欲问老翁归处,帝乡无路云迷。
新秋逢闰,鹊桥重驾,两度人间乞巧。栏干斜转玉绳低,问乞得、天机多少?
闺中女伴、天边佳会,多事纷纷祈祷。神仙之说本虚无,便是有、也应年老。
闺中女伴:指画中联吟赋诗的仕女们。
词作于丁酉,道光十七年(1837年),太清三十九岁。
这是一首题画词,画为云林所绘《闰七夕联吟图》的仕女图。七夕联吟的是画的主题,所以词人从七夕写起。七月七日是牛郎织女相会的佳期,银河的鹊桥架起来了。因为作画之时时逢闰七月,有了两个佳期,桥也再次“重驾”,而人间也有了两次乞巧活动,女子们希望乞得终生幸福,找到一位如意郎君的机会也有两次。词人问,她们在斗转星移,星光也在移动的夜晚,不知乞得了多少天机。词人对此提出了疑问。因为年年有七巧节,也年年有乞巧活动,但妇女们也未必总是幸福,原因是世间总是“多事纷纷”。神话故事,本来“虚无”,“便是有”,牛郎织女“也应年老”了。词人对于男女婚姻爱情的幸福的追求寄予同情,但又做出疑惑的结论,这是现实生活的反映。这幅仕女图,住在表现女性美,其中也包括了画中她们所表现出来的内心美。词人舍弃了历来对于这种美的歌颂,而别出机杼地引导出了一个富有哲理性的命题,即美丽的愿望,在人间常常是难以如愿的。它启发人思考,同时也深化了词的思想主题。
春花妆园林,众叶颜色好。俄然绿成幄,丹黄忽云老。
飘萧阶除间,呼童且弗扫。叹此薿薿姿,摇落竟谁道。
岂知造物意,繁华出枯槁。推陈使其新,本根以为宝。
色界虚悬万木封,暮寒谁动佛前钟。旧传鹫岭无烟火,幽僻曾经照烛龙。
九江村色明,三径欲经营。最喜池塘遍,圆波连月生。
此中有桑竹,无以异蓬瀛。谁信扶摇翼,而甘择木情。
西湖方了旧襟期,懒和三湘赠别诗。冰鉴百年谁尔相,汪陂千顷子吾师。
登临兴逸山僧识,经国心劳野老知。回眼江天人似玉,东风还寄古梅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