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云新著述,伯起旧家声。
孝友全天赋,文章与性成。
平津期究业,疏傅已传名。
独恨门阑士,无因泣绛旍。
猜你喜欢
检点当年定汴京,喁喁海宇庆升平。如何黄盖陈桥拥,旋见青衣绝汉行。
花石已先倾半壁,金牌况复坏长城。千秋误国和戎议,往事高悬一鉴明。
夫是田中郎,妾是田中女。
当年嫁得君,为君秉机杼(zhù)。
筋力日已疲,不息窗下机。
如何织纨(wán)素,自著蓝缕衣。
官家榜村路,更索栽桑树。
丈夫是农民,我是农妇。
当年我嫁给丈夫,便开始在夫家从事纺织劳动。
我一天天疲劳下去,越来越没有气力,却一刻也不能停止纺织。
为什么我织出来的是细白的丝绢,而我自己穿的却是破烂衣服。
官府在村中的道路上张贴告示,要农民广栽桑树养蚕缫丝。
参考资料:
1、华忱之喻学才.孟郊诗集校注.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95年版:第23-24页
田中郎:从事农业劳动的男子。妾:古代妇女的自我谦称。田中女:农村的劳动妇女。
秉:执持,操持。机杼:泛指织布的工具。机:织具也。杼:织布的梭子。
日:每天。疲:衰竭。息:停止。
纨素:精致洁白之细绢。著:穿。蓝缕:破敝衣裳。
官家:指地方政府。一说官家谓帝王之家。榜:布告,告示,此作动词,张贴告示。索:要求。栽桑树:指栽种桑树养蚕取丝。
中国的封建社会是典型的男耕女织的社会,但从这首诗中可以看出所谓的“女织”是相对的大多数劳动妇女白天是“田中女”,晚上要“秉机杼”。这种现象许多纺织诗都有所反映,如范成大“昼出耘田夜绩麻”。
女主人公白天劳累已疲惫不堪,晚上还要不停地当窗织纨素。如此劳碌,自己穿的却是“蓝缕衣”。那么她辛辛苦苦织的纨索哪儿去了呢?“官家膀村路,更索栽桑树。”官家已贴出告示,要农民植桑养蚕任其挥霍。至此,我们恍然大悟,原来“官家”就是劳动人民受苦受难的真正根源。史载,当时官府除了征收正税外,又有“杂调”,更有所谓“临时折估”、“临时索取”,丝茧税也随之加重。
诗的开头直呼“夫”,似乎“妾”是怨恨自己嫁给他不曾有一天好日子过。最后笔锋一转,揭示出自己受苦的真正根源。全诗借用织妇的口吻,语言直白如话,诗意层层逼进。明里是“闺怨”之辞,暗里是刺官之语。诗人通过“指夫说官”的手法,含而不露地给敲骨吸髓的统治阶级一击。
翠微虚白两圆融,爽气令人欲御风。晓傍雕栏初见日,水天都入混茫中。
龟纹前就,锦字抛残,青红碧绿丹黄。一段风流物,人何在,千载犹有余香。
穿梭掷果游春马,长安道、梦遍横塘。料此际、奚奴后也,好诗贮满情囊。
追思少年吟兴,叹挑丝女倦,作茧蚕忙。绮语缠绵,语随心谶,贝叶亲写金刚。
零机片玉从包裹,芬陀利、沁纸清芳。想花雨、经函安处,云衣雷篆回翔。
有男不肯婚,有女不肯嫁。父子自团栾,共说无生话。
楚宫夜半旌旗动,晓逐君王猎云梦。君王醉挽金仆姑,笑射双雕落飞鞚。
霜风猎猎吹白羽,狨鞍下时日未午。天上台高翠被寒,雨湿烟霏梦神女。
行云飞去不可留,却望阳台无处所。魂凝睇远烟凄迷,猿啼巫峡东复西。
江边猎火一万炬,貂裘醉拥君王归。章华千门复万户,侍女焚香迎辇步。
君心谁能念旧恩,忍泪悲啼不成语。愿寿君王一万年,常向阳台梦云雨。
吴兵夜入郢,小弟骄父兄。弯弓射天日,辇土筑长城。
长城筑未竟,客主老蛮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