猜你喜欢
洛阳正值芳菲节,秾(nóng)艳清香相间(jiàn)发。游丝有意苦相萦,垂柳无端争赠别。
杏花红处青山缺,山畔行人山下歇。今宵(xiāo)谁肯远相随,惟有寂寥孤馆月。
洛阳春浓花满城,姹紫嫣红香正浓。游丝有意,苦留游客丝萦绕。杨柳无情,争相送别为那般。
杏花红处,遮去青山一片青。山路远,行人山下歇驿站。相去远,今宵谁能与我伴,唯有寂寞、孤馆与明月。
参考资料:
1、郁玉英.欧阳修词评注:江西人民出版社,2012:54
芳菲节:花草飘香的季节,指春季。相间发:先后连续不断地开花。游丝:蜘蛛和青虫之类的昆虫所吐之丝,被风吹到空中,成为游丝。垂柳句:古有折柳送别之俗,故云。
馆:驿馆。
用“洛阳正值芳菲节”开头,一下子就把读者带进了离人所的满城春色的地方。但作者并不满足于此,他又用“秾艳清香相间发”来进一步渲染“芳菲节”,使洛阳的春色变得更为具体可感。“秾艳”一句不仅使人想见花木繁盛、姹紫嫣红的景象,而且还使人仿佛感受到了阵阵春风吹送过来的阵阵花香。接下去两句“游丝有意苦相萦,垂柳无端争赠别”既是写景,又已暗含眷恋送别者的感情。“游丝”是蜘蛛所吐的丝,春天飘荡空中,随处可见。庾信的《春赋》就曾用“一丛香草足碍人,数尺游丝即横路”来点染春景。游丝和垂柳原是无情之物,但惜别者眼中,它们却仿佛变得有情了。这里作者用拟人化的手法,说游丝苦苦地缠绕着人不让离去,又埋怨杨柳怎么没来由地争着把人送走,即景抒情,把笔锋转入抒写别离。
下片继续写旅途的春光和离愁,使人感到春色无边无际,愁思也无边无际,始终苦恼着离人。作者只写旅途一瞥,用富有特征的形象描绘产生以少胜多的艺术效果。
“杏花红处青山缺,山畔行人山下歇”是全词传神之笔。上句描写旅途中的春山:只见山口处有红杏傍路而开,而红艳艳的杏花林遮住了一大片青山。下句写那位离人的活动:他绕山而行,群山连绵,路途遥远,他还没有到达目的地,中途停宿有杏花开放的驿舍里。这儿人烟稀少,和繁华的洛阳形成鲜明的对照。他感到寂寞,他夜不成眠,望月思人,终于迸发出了“今宵谁肯远相随,惟有寂寥孤馆月”的叹息,使作品所要抒发的感情喷薄而出。词至此戛然而止。
上片写洛阳春季花柳盛开的洛阳这之春,并以柳丝萦牵喻难舍之情。离别的时候正值花草芳香的洛阳之春,浓艳的、清香的,相继开花争妍。接下来写忍离别之情。词人拈出两个象征依恋和离别的意向,“游丝”、“垂柳”,并赋予它们以人的情思,用一“苦”一“争”,写离别之人对洛阳及送行者依依不舍的深情。
下片设想离开洛阳所经之处的风景及旅途之状,进一步渲染离情。“杏花”二句为远望所见之景,放眼望去,离开洛阳要经过的青山缺口之处,红杏似火,一路行人或行或歇。词人也即将加入这行人的队伍,他不由得想象着离开满是好友和知交的洛阳后的寂寞旅程,那会是怎样一番情形呢?一路之上,又会有谁相随呢?陪伴自己的,恐怕只有寂寥孤馆的那一轮明月吧。
走马兰皋,是当年,屈子曾伤心处。寂寞芬芳滋九畹,空谷暗吟风雨。
坠霞红枯,纫秋绿悴,谁读离骚赋。深宵相对,梦魂摇漾无据。
江山自成今古。携一尊来吊,总非吾土。留得孤根深五色,花叶几时飞舞。
写入生绡,传神斑莞,莫怨韶华暮。幽香密韵,元龙肠断佳句。
去家逾一纪,有母嗟尸饔。微名虽获忝,禄薄仍固穷。
侍养曰有季,顾我如飘蓬。玄发恐日霜,倚门望屡安。
七十古云稀,兹秋欣已逢。膝下阙亲拜,颂况徒为恭。
闻命蹶焉起,问驿江之东。我家官河壖,水邮当此从。
省觐始一遂,长跽献泥封。王程幸非迫,且复乐融融。
博洽人为史,循良吏得师。谋谟当启沃,出处系安危。
鹗立通丹地,龙章近赤墀。咨询唐典故,笔削汉官仪。
结客多青眼,承家最白眉。浩然无害气,汪若有容陂。
慎独仍三省,操危任百罹。谁嘲玄尚白,自信涅非缁。
俯仰俱无怍,幽明两不欺。爱君心匪石,忧国鬓成丝。
券外真毫末,樊中足坦夷。闭门因拂袖,展卷代支颐。
远览迷千古,高怀自一时。海非蠡可测,豹岂管能窥。
能事推天禄,威名到月支。孔融徵已晚,安石起何迟。
不待南飞雁,贪悬左顾龟。向来鹦鹉赋,此去凤凰池。
揭揭英灵气,巍巍柱石姿。衮衣须我补,霖雨更谁为。
贱子端何者,先生颇识之。几年当顾盼,今日倒炉锤。
解榻徐生入,弹冠贡子知。青蝇休点污,白璧漫瑕疵。
鍊句终乖律,看书正阙疑。地偏如有避,交淡欲无私。
瘦马终千里,寒灰待一吹。西江如可激,毕命守轩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