拟古思友
鹖鸣岁将晏,蒹葭凄以霜。
思君隔山海,道路悠且长。
睇彼参与辰,清夜悲未央。
狂飙西北至,一雁方南翔。
言念畴昔欢,与子同衣裳。
安知异寒暑,日月不我将。
天高则有斗,川涉愁无梁。
忧心隐如惄,出户徒彷徨。
猜你喜欢
移得绿杨栽后院。学舞宫腰,二月青犹短。不比灞(bà)陵多送远,残丝乱絮(xù)东西岸。
几叶小眉寒不展。莫唱阳关,真个肠先断。分付与春休细看,条条尽是离人怨。
从外面移来了一株小小杨柳,将它栽种后院。它在初春二月枝干尚短,也着舞动自己纤细的腰肢。不像那灞陵边上的柳树,因为人们折柳送别而残丝乱絮地被人抛弃在东西岸边。
几片眉毛一样的小叶因春寒而皱巴巴的。不要唱《阳关曲》了,还没唱它就因为别离而断肠了。告诉春天休要细看它了,它的一根根枝条都展现出与恋人分别的哀怨。
参考资料:
1、姚小鸥.宋代名家词选:海南出版社,1994:60
2、竺金藏,马东遥.分调绝妙好词蝶恋花:东方出版社,2001:17
3、史杰鹏.宋词三百首正宗:华夏出版社,2014:51
绿杨:绿柳。宫腰:即楚腰,纤腰。后世即以楚腰泛指女子的细腰。青犹短:指杨柳鹅黄初现,而绿尚不足。灞陵:地名,本作‘‘霸陵”,汉文帝陵墓,故址在今陕西西安市东,附近有霸桥,为古人折柳送别处。残丝:折断的柳枝。乱絮:散乱的柳絮。
小眉:喻杨柳初生的嫩叶。阳关:即《阳关三叠》,又称《渭城曲》,曲调名。唐、宋时的送别歌曲。阳关,古地名,在今甘肃敦煌西南。分付:付托。条条:指柳条。
上片写从外间移来了一株小小杨柳,将它栽种后院,从此它就脱离了横遭攀折飘零之苦,言下之意颇为自得。杨柳垂条轻盈袅娜,诗词中常与美人纤腰互为比喻。此处“学舞宫腰”就将杨柳拟人化,开篇便宛然有一个歌女兼舞女的形象。“学舞”云云,可见其年尚小,不特“二月青犹短”的形容而然。这样,移柳之事似乎暗示着一个小歌女脱离风尘,进了人家宅院,于是境遇大变:“不比灞陵多送远,残丝乱絮东西岸。”灞陵自汉唐以来均为折柳送别之地,“残丝乱絮”抛置之多,不言自明。这二句暗示歌女脱离为人随意作践的境地,有了一个好心的主人扶持。
下片词意忽生转折。“寒不展”的叶儿,是皱眉的样子,看得出是情绪低落。以杨柳嫩叶比美人之眉,仍是继续前面的拟人,连下句依旧是描述那年少歌女的样貌。“莫唱《阳关》”,这一句点出离愁别绪,因为《阳关》乃是送别曲,而自然是与上文中的好心人离别了。主人将外出,故伊人依依难舍。“人言柳叶似愁眉,更有愁肠似柳丝。”(白居易《杨柳枝词》)可见“真个肠先断”中的“肠”与“眉”均是借喻柳。末二句则是更清楚地说明了肠断的缘由,兼寄词人的感慨,其中代用了唐人雍陶《题情尽桥》“自此改名为折柳,任他离恨一条条”的名句,似乎那柳丝也不是柳丝,条条尽是离人怨苦之具象了。
此词将人柳合一,若粘若脱,畅而不拘,收放随心,末句点明题意,尤贵于深有寄托。将柳叶、柳枝比作纤腰、美目、愁肠,这在词人之前便已有之,然而妙于运用,以此造成一个浑然天成的艺术人物,展示出一段曲折哀婉的特殊情事,则是独创。词先写佳人于坊间饱受折磨,移入人家后有所改变,但仍有不美满者。词人将此种旷怨之情融入柳寄离情的比兴境界中来表现,确是别有一番风味。
季狂两脚健于鹘,踏遍中原头未雪。归来细君席尚冷,揖予又作青山别。
人生好游可柰何,洞庭潇湘秋欲波。秋风萧萧楚游子,若为楚舞吾楚歌。
峨舸大艑向荆州,铜鞮女儿踏不休。宜城酒满三百斛,烂醉来登黄鹤楼。
君莫问鹦鹉洲,滔天白浪谁能识。君莫问太傅宅,过头青草无遗迹。
武陵桃花纵自春,其人往往多沈沦。羊家开府汝府主,有足那令驱避秦。
兰台大王风,倏忽无定向。巫峡神女云,却堕沧波上。
唯有衡岳赤,帝主祝融峰,太岳黑,帝主真武宫。呼吸神爽与天通,頫视尘世如蠛蠓。
季狂子,遨游二帝间,其乐不可言。手持绿玉杖,夜叩黄金门。
称渴求沆瀣,跪翻洗头盆。顾扫石壁,淋漓墨汁。搏弄元化,真宰为泣。
季狂子,闻汝昔时游武夷,青鞋皂帽浓髭眉。醉骂紫阳师,尽挥橐中赀。
众谓鹤背公,或云狐父儿。季狂子,丈夫踪迹毋太奇,太奇往往来人疑。
何如还家共父老,看放黄犊春郊耔。
子为王,母为虏(lǔ)。
终日舂(chōng)薄暮,常与死为伍。
相离三千里,当谁使告汝。
儿子啊,你为赵王,而你的母亲却成了奴隶。
整日舂米一直到日落西山,还经常有死的危险。
与你相离三千里,应当让谁去给你送信,告知你呢?
译注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子为王:指戚夫人所生的儿子赵王刘如意。
常与死为伍:经常有死的危险。伍,伴。
本诗形式灵活,语言质朴,情感真挚。一个被侮辱与被伤害的弱女子形象呼之欲出,千百年来,打动了无数读者的心,成为可以和《垓下》、《大风》媲美的千古绝唱。
戚夫人是汉高祖刘邦的宠妾,刘邦死后,她被吕后所囚禁,罚她舂米,最后被吕后杀死。《汉书·外戚传》曰:“高祖得定陶戚姬,爱幸,生赵王如意。惠帝立,吕后为皇太后,乃令永巷囚戚夫人,髡钳,衣赭衣,令舂。戚夫人舂且歌。太后闻之大怒,曰:‘乃欲倚子邪!’召赵王杀之。戚夫人遂有人彘之祸。”
诗歌开头说“子为王,母为虏”,三言六字,以母子地位之悬殊直抒内心不平,先声夺人。紧接着说自己每天起早贪黑舂作不止,生命危在旦夕,随时可能发生不测。而末句“相离三千里,当谁使告女(汝)”,犹如一声绝望的呼号,将心中的悲苦和对远方儿子的思念倾吐而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