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来携酒醉春萝,乞得春花一两窠。不若取将松竹去,成阴留待主人过。
猜你喜欢
有车邻邻,有马白颠(diān)。未见君子,寺人之令。
阪(bǎn)有漆,隰(xí)有栗。既见君子,并坐鼓瑟。今者不乐,逝者其耋(dié)。
阪有桑,隰有杨。既见君子,并坐鼓簧(huáng)。今者不乐,逝者其亡。
众华车跑起来轱辘响粼粼,高头骏马额顶雪白如戴星。贵族青年还没进去见君子,等着守门的小臣通禀传令。
君子门前高坡上栽着漆树,洼地里生长着茂盛的板栗。他诚惶诚恐地拜见了君子,君子邀他并肩坐下奏乐器。啊呀趁现在快及时行乐吧,人生易老转眼八十日偏西。
君子门前高坡上栽着蚕桑,洼地里长着茂盛的大叶杨。他诚惶诚恐地拜见了君子,君子邀他并肩坐把笙吹响。啊呀趁现在快及时行乐吧,说不定哪天闭眼进了天堂。
参考资料:
1、王秀梅译注.诗经(上):国风.北京:中华书局,2015:244-246
2、姜亮夫等.先秦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98:241-242
邻邻:同辚辚,车行声。有:语助词。白颠:马额正中有块白毛,一种良马。也称戴星马。君子:此是对友人的尊称。寺人:宦者。
阪:山坡。隰:低湿的地方。并坐:同坐。鼓瑟:弹奏。今者:现在。逝:往。耋:八十岁,此处泛指老人。杨:古代杨柳通名。
簧:古代乐器名,大笙。亡:死亡。
此诗首章从主人公拜会友人途中写起。一个处在上升时斯的新兴贵族,率领着众多仆从乘坐着戴星马拉的华车,去见朋友。车子跑起来,车声“邻邻”,如音乐一般好听,他仿佛在欣赏着一支美妙的曲子。正因为他有好心情,才觉得车声特别悦耳。最叫他得意的还是拉车的马,额头间长着清一色白毛,好似堆着一团白雪。白额的马,旧名戴星马,俗称玉顶马,是古代珍贵的名马之一。他特地点明马“白额”的特征,当然是要突出它的珍贵,更重要的则是借此衬托自己的尊贵。因而从开头两句叙述中,可以察觉到主人公的自豪与欢愉的情怀。紧接着三、四句便说自己已安抵朋友之家——这是一个贵族人家,非一般平民小户可比,未见主人之前,必须等待侍者的通报、传令。主人公如此说,无非是要突出友人门第高贵,突出友人的高贵,目的则在暗示自己也是有身份的。首章后两句是“言在此而意在彼”,自我标榜,可谓含而不露。
第二、三章意思相同,说主人公受到朋友的热情款待。头两句借当时民歌中常用的“阪(或山)有×,隰(或泽)有×”的句式起兴,以引出下文,在意义上没有必然的联系。“并坐”表示亲热,他们是一对情投意合的朋友,一见面,就在一起弹奏吹打,亲密无间。主人一再劝告着:今日会面要尽情欢乐,转眼间我们就会衰老,说不定哪一天会死去。这里所表现的及时行乐的思想,与东汉《古诗十九首》中说的“人生非金石,岂能长寿考”、“人生忽如寄,寿无金石固”、“为乐当及时,何能待来兹”的话很相似,它们之间也许有着相承的关系。此诗“今者”两句尽管情调有点消极,但放在朋友间相互劝乐的场合,坦露襟怀,以诚待友,在酒席上流露出的人生短促的感伤,本可以理解,不必非要斥之以“腐朽”“没落”不可。
三河名郡郁如林,治行看君结主深。但使便宜长得请,守臣无意赐黄金。
原诗各本皆缺以上。《竹溪先生文集》卷一一。
荷衣说艺斗心兵,前辈须眉照座清。
收拾遗闻归一派,百年终恃小门生。
高帝神灵日月悬,宗臣忧国对诸天。挂冠神武方强岁,县肘医方遣莫年。
子政流传封事稿,灵均欲赋远游篇。桃花明照郁华阁,金石应传集古编。
两堤马头高作山,两津车路深成谷。
截川夭矫暮虹背,排浪参差动蚿足。
七牛蹴河犹怒目,一牛从能往不复。
借牛使河此圣时,强饮不须求马玉。
春山缥翠一豀清,满路游人语笑声。
自愧非才无异绩,止随风俗顺民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