隔江蒲苇动微寒,江上危樯俯首看。石刹何年收佛骨,葛巾此夕聚儒官。
暮秋山色犹含雨,静夜风声若倒澜。欲访群仙问遗诀,鼎中应有小还丹。
猜你喜欢
古木斜阳天远。浊酒一樽谁劝。侬悔太多情,顽石生生如愿。
憔悴。憔悴。落叶哀蝉凄怨。
自报金吾主禁兵,腰间宝剑重横行。
接舆也是狂歌客,更就将军乞一声。
鬓棱初翦玉纤弱。早春入、屏山四角。少年买困成欢谑。人在浓香绣幄。
霜丝换、梅残梦觉。夜寒重、长安紫陌。东风入户先情薄。吹老灯花半萼。
上片“鬓棱”五句,忆年青时情景。言室中伊人刚剪成了一种有棱有角的鬓发新式样,其形体纤弱,更显得婀娜多姿。春天的气息早已从屏风四周向房中渗透进来。在春暖花香之时,有位少年男子在这香气弥漫的绣屋中偷懒假寐,引起了屋中伊人善意的取笑。
下片“霜丝换”四句,叙老年情景。言如今这位少年已是人老体衰,发如秋霜,处境犹如凋零的梅花,也似黄粱梦醒。虽然身处繁华似锦的临安都城,但老人的感觉恰如夜深寒重一般压抑;春风虽象从前一样吹拂着室中的灯光,然而老人也只感到它只是为了要吹灭灯光,吹残梅花,而没有了以前年青时代感受到的春的温情。
全词直叙今昔对春的感受,愈发显出了词人对老境凄凉的深有体会。此词与辛弃疾《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词:“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两相对照参阅,则可见吴词之直,辛词之曲也。
古人坐客寒无毡,我今为客寒无烟。东风兼领玄冥权,今年春寒过去年。
梅子含酸实未坚,荠麦虽茂胎未全。海棠羞涩开紫绵,山南山北无杜鹃。
诗翁缩颈耸两肩,玄龟守壳冻不前。吟成呵砚冰尚坚,毛颖蹇涩非张颠。
唤起石鼎句再联,倚墙道士鼻息喧。此时得酒真解仙,博取一醉真可怜。
君不见云安斗水直万钱,杜陵虽老性命悬,画灰对雪思悄然。
忍寒披絮夜不眠,牛头何日双锦缠。
浮杯东渡海门潮,鹫岭玄关路匪遥。十载江湖曾惯历,五山风月自相招。
呼猿洞口行双涧,放鹤亭边入断桥。直到妙高峰上望,昙华天雨满烟霄。
林下谁为伴,冰霜只自知。生成贞洁性,红紫不同时。
傍砌几枝初放萼,西风时引幽香。玲珑金粟半舒黄。
三秋佳赏,月下共持觞。
影入筵前疑欲舞,几惊世界清凉。恍闻碧落奏霓裳。
姮娥此际,应自妒吴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