泛舟太湖上,回瞰兹山隈。万顷沧波中,千峰郁崔嵬。凉烟发炉峤,秋日明帝台。绝巅凌大漠,悬流泻昭回。穹崇石梁引,岈豁天门开。飞鸟屡隐见,白云时往来。超然契清赏,目醉心悠哉。董氏出六合,王君升九垓。谁言旷遐祀,庶可相追陪。从此永栖托,拂衣谢浮埃。
猜你喜欢
猗猗菉竹绕云涯,草阁茅亭自一家。忽遇联镳忙倒屣,急呼漉酒共催花。
菊天惹我耽秋色,藻思多君绚晚霞。相赏剧谈忘缱绻,不知蟾影落蒹葭。
西塞山边白鹭(lù)飞,散花洲外片帆微。桃花流水鳜(guì)鱼肥。
自庇一身青箬(ruò)笠,相随到处绿蓑(suō)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西塞山江边白鹭在飞翔,散花洲外江上片片白帆船在轻轻地飘动。桃花水汛期鳜鱼长得肥胖。
自有遮护全身的青竹壳斗笠,与斗笠相伴的还有绿蓑衣。斜风夹杂着细雨,过着乐而忘归的渔翁生活。
参考资料:
1、朱靖华、饶学刚、王文龙、饶晓明.历代名家词新释辑评丛书苏轼词新释辑评.北京:中国书店出版社,2007年1月:850-854
2、马玮.中国古典诗词名家菁华赏析苏轼诗词赏析.北京:商务印书馆,2013年:213
西塞山:又名道士矶,今湖北省黄石市辖区之山名。散花州:鄂东长江一带有三个散花洲,一在黄梅县江中,早已塌没。一在浠水县江滨,今成一村。一在武昌(今湖北鄂州市)江上建“怡亭”之小岛,当地人称之为“吴王散花滩”。
庇:遮盖。箬笠:用竹篾做的斗笠。蓑衣:草或棕作的雨衣。
上片写黄州、黄石一带山光水色和田园风味。三幅画面组缀成色彩斑斓的乡村长卷。“西塞山”配上“白鹭飞”,“桃花流水”配上“鳜鱼肥”,“散花洲”配上“片帆微”。这就是从船行的角度自右至左依次排列为山—水—洲的画卷。静中有动,动中有静。青、蓝、绿配上白、白、白,即青山、蓝水、绿洲配上白鹭、白鱼、白帆,构成一种素雅恬淡的田园生活图,这是长江中游黄州、黄石一带特有的田园春光。
下片写效法张志和,追求“扁舟草履,放浪山水间,与渔樵杂处”(《答李端叔书》)的超然自由的隐士生活。“自庇一身青箬笠,相随到处绿蓑衣”,勾画出了一个典型的渔翁形象。“斜风细雨不须归”,描绘着“一蓑烟雨任平生”乐而忘归的田园生活情调。下片还是采用“青”(箬笠)、“绿”(蓑衣)与白(雨)的色调相配,烘托出了苏轼此时的淡泊明志、宁静致远。
全词虽属隐括词,但写出了新意。所表现的不是一般自然景物,而是黄州、黄石特有的自然风光。所表现的不是一般的隐士生活情调,而是属于苏轼此时此地特有的幽居生活乐趣。全词的辞句与韵律十分和谐,演唱起来,声情并茂,富有音乐感。
群妹皆同母,诸甥日渐多。每从宾塾散,频向舅家过。
聚立年相若,同行气总和。情怀好伤感,棠棣不成歌。
同是新年。万事欢悰不比前。依样壶觞春霭,爆竹声中,总是凄然。
家山人尽苦风烟。穷愁每恨诗难遣。更有谁怜。双眸空看著鱼龙演。
霜空雁绝响,风庭叶罢飞。念尔别离日,凄然芳岁微。
城隅明星晰,晓闼残月辉。不见携手好,宵行谁与归。
暖入纱巾淡淡风,倚楼客思话无穷。
前山倒影摇春水,野火飞烟入暮空。
无数舟人相尔汝,一群沙鸟自西东。
江流不碍钟声度,和雨收来八句中。
江星动天人涉波,淫雨毁山仍漏河。两崖浑不辨牛马,千家直恐为鼋鼍。
桑田满地西成少,桃垒同流东逝多。悬磬反关断车迹,有客无衣中夜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