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棋歌赠黄生应魁

嘉隆奕者师鲍髯,敌手燕台惟小颜。琅琊门下角程李,斧柯欲烂天东南。
四明岑乾出稍后,自说髫龄遇神授。一时诸子皆偏师,何能突过颜鲍右。
迩来国手归维扬,方生日新最擅场。天马行空绝蹊径,喧啾百鸟鸣鸾凰。
会稽黄生名较晚,负局携家傍天苑。蹇驴破帽春明门,落落乾坤孰青眼。
当时奕道颇有声,十年贾勇争时名。一朝神理洞仙著,骅骝独步长安城。
落子潜思动移日,梦入巴邛四仙窟。有时大敌交中原,往往一枰竟秋夕。
兵锋所指无群雄,铮铮剑戟摩苍空。虚堂棐几对剥啄,晴天雨色交长虹。
猛若重瞳战钜鹿,奇如邓艾收西蜀。槎山通道捷有神,斩壁开关恣腾逐。
即当死地偏用奇,背水援桴号令驰。俄看赤帜树高垒,股弄强敌如婴儿。
倏忽长驱走雷电,太白经天助鏖战。全齐陡下七十城,雄赵一坑四十万。
长安五侯不乏材,连云甲第朱门开。高轩驷马竞延致,争先结袜黄金台。
黄叶盈庭仆夫卧,风雨萧萧烛花堕。斧柯几烂局未终,不觉晨钟彻高座。
唐时供奉誇积薪,生岂冢嫡繄后身。荒丘仙妪姑若妇,九枰口诀留千春。
丈人耽奕自蚤岁,飞将词林绝无对。茂弘五品输江郎,遇尔那能不心醉。
嗟嗟黄生意气豪,岂徒覆局兼含毫。上书无路谒明主,狂吟易水风悲号。
世人沾沾事酒肉,高盖峨冠耀流俗。生徒工奕仍工诗,老向金华走碌碌。
黄生黄生歌莫哀,三公九列俱尘埃。不见东南八万仞,寥天石室青霞开。
奕罢两奁收白黑,局上亏成总虚掷。乘云且逐胡先生,跨鹤鞭龙访太乙。
猜你喜欢
蔡子围棋非我敌,我谨事之如大国。
主盟召会不敢辞,近忽凭陵有骄色。
邹人战鲁固非宜,于越入吴谁可测。
愿君勿以大自骄,知小深谋战须克。
区区江子似邾娄,我如强鲁端能役。
凌兢螳臂屡见拒,我但怜子心难得。
近来措置尤小狞,何异穿窬时有获。
可怜痴将不知兵,请视吾旗岂冥北。
饥鱼贪饵不知◇,口虽暂美身遭食。
虽然吾亦守疆埸,防患犹须谨蟊贼。
上攀蔡子虽已辽,晋楚周旋终有日。
下观江子行逾远,我进骎骎未知极。
嗟予自谓敢忘谦,事有真诚难掩抑。
为君聊发一笑端,欲开吾棋视斯檄。
几日相别离,门前生穞(lǔ)葵。
寒蝉聒(guō)梧桐,日夕长鸣悲。
白露湿萤(yíng)火,清霜凌兔丝。
空掩紫罗袂(mèi),长啼无尽时。
分别才几天,门前就长满了野稻与冬苋菜。
秋蝉在梧桐树上不停聒噪,从日出叫到日落,声音凄凉。
秋天的露水把萤火虫打湿,严霜将兔丝草枯萎。
反正也没人看,不妨把紫色绣裳掩严实了,想你就哭,和着蝉声,从早哭到晚。
参考资料:
1、王新龙.李白文集3:中国戏剧出版社,2009
穞:野生的稻谷,穞,自生稻也。葵:冬苋菜,《广雅》:葵,菜也,尝倾叶向日,不令照其根。
聒:聒噪、吵闹。
兔丝,蔓草也,多生荒野古道中,蔓延草木之上,有茎而无叶,细者如线,粗者如绳,黄色,子入地而生。初生有根,及缠物而上。其根自断,盖假气而生,亦一异也。
罗袂:丝罗的衣袖。亦指华丽的衣着。
此诗作年不详。诗以拟代独处之思妇口吻写秋日思情,诗中描画秋日萧瑟景物以衬托伤感气氛,以景寓情,相思之深见于言外。另外此诗用自然景象极写别后的凄凉、寂寞与悲哀的心情。情景交融,十分完美。
首句写离别时间短暂只有几日,而主人公感觉十分漫长,认为门前已长野草,道出主人公度日如年的殷切思念之情。
第二、三句通过写寒蝉、白露、清霜等描画出秋天的萧瑟、肃杀、凄冷,从而写出主人公的凄苦心情。白露、清霜一句对仗工整、描写细腻如画,想来主人公生活在离别的痛苦中,耳中所闻、眼中所见皆勾起自己的思念忧伤。
末句写主人公独守空房、长啼无尽。“空掩紫罗袂”叙述主人公身穿华丽服饰其雍容华丽却无人欣赏,只能掩严实自己的服饰。“长啼无尽时”刚好与次句的“日夕长鸣悲”相呼应,且在啼哭时间上要更久长一些,把离别后的悲伤写得淋漓尽致、动人心弦、催人泪下。
纵上所述,本诗有诗意、有境界、有情感,处处充满缠绵、委婉,在闺怨诗里面,艺术水平是很高的。
万里春应尽,三江雁亦稀。
连天汉水广,孤客郢(yǐng)城归。
郧(yún)国稻苗秀,楚人菰(gū)米肥。
悬知倚门望,遥识老莱(lái)衣。
江南万里,春光已过三江原野,大雁纷纷向北飞去。
汉水浩淼,无边无际,与天相连,老友归去,回到故乡郢地。
郧国的稻田茁壮秀颀,楚地的菰米收获在即。我在北方将你牵挂,
常常倚门南望,好像远远地看到你穿着孝敬父母的老莱衣。
参考资料:
1、孙建军.《全唐诗》选注(1-16册):线装书局,2002年01月第1版:第879页
三江:指流经岳阳城外的沅江、澧(lǐ)江、湘江。
郢城:春秋时楚国都城,即今湖北江陵一带。
郧国:春秋时位于楚国附近的小国。秀:庄稼开花。菰米:一种水生植物的果实,一称“雕胡米”。
悬知:遥知。倚门望:战国时王孙贾外出求仕,其母说:你早出晚归,我将每天倚门而望,盼你归来。老莱衣:春秋时楚国隐士老莱子非常孝顺,年已七十,还常常穿上五彩斑斓的衣服,装作婴儿来逗父母开心。这里用此典告知游子应早日归家孝敬双亲。
这首诗从眼前之春意阑珊联想到万里春尽、鸿雁北归、友人旅程渺远、故乡富饶、慈母望归等一系列内容,以送归为构思线索、以惜别为核心,内容是很清楚的,做到了含蓄而不隐晦,尽谢点染而又情思萧然。
首联描写了万里大地春已去,雁也北归,而友人却要南去的景象。似乎与春暖北上的大雁不相和谐,但它写出了辽阔的高空景观,场面雄伟,是写空中。
颔联是地上,水波辽阔的汉江连着天,这种景象给人带来物大人小的感觉,人处水上,有漂泊不定之意,故说“孤”客。全诗写得流畅,毫无生硬感。想象丰富,行笔自然,语气舒缓,用字考究。除了写景之外,一些字的力度颇大,感情也极其鲜明,如“尽”是春去夏来,“稀”是雁阵北飞,“广”是辽远阔大。
颈联写了稻田的笔直,菰米收获,通过运用景物描写,渲染了对友人的依依不舍之情。
尾联运用了老莱衣的典故,表达诗人希望友人孝敬父母。
综观全诗,既未明言送别之事,又无送别场景的刻意描绘,更无送别诗中所常见的诸如思念、忧伤、凄凉等感情色彩强烈的词语出现。然而,诗人在送别时的复杂心绪——理解、担忧、伤感、劝勉等还是隐伏予作品之中,只要细心寻绎,便不难发现它。最后两句,“悬知倚门望,遥识老莱衣”,一写诗人,一写友人,活脱脱地反映出二人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