霄汉秋高烟雾开,旧京西望一登台。皇居迥映钟陵起,海水遥吞鹊镇来。
半岭颠风频落帽,孤亭斜日更衔杯。乾坤转盻皆陈迹,况复浮生白发催。
猜你喜欢
古刹石城里,逶迤丹磴攀。殿悬秋霭树,江吐夕阳山。
法食供游馔,林杯悦旅颜。无劳支遁马,碧草步人还。
晚上高亭对落晖,万山寒翠湿秋衣。
江流一道杯中泻,云树千门鸟外微。
古寺频来僧尽老,重阳欲近蟹争肥。
霜枫恶作萧条色,故弄残红绕客飞。
剑化人亡有故城,东来海气带龙腥。烟花楼阁三千界,锦绣河山百二形。
老托神京堪自隐,醉眠秋涧不知醒。长江只在朱阑外,莫遣哀歌动杳冥。
山阁难禁宋玉悲,六朝遗恨满残碑。青山自拥蟠龙势,玉树空传落燕词。
寒节授衣伤老大,醉乡随钟愧支离。歌筵舞妓非前代,文采风流又一时。
蹑磴上烟丛,云木性所恋。无风松自响,有涧路疑断。
兹山未峻极,祇齐蒋陵半。清旷豁远目,指顾得壮观。
大江岷峨来,一气混澜汗。群山龙蜿蜒,千里作屏翰。
城郭环螮蜺,烟火逾百万。繁华江左雄,形胜天下冠。
六代等置棋,纷纷几龙战。真人起濠泗,创业区县。
考卜协地灵,定鼎属天眷。末季煽腥氛,神器丧荒晏。
宫阙址已湮,兴替理可见。事往迹恍惚,感来情凄惋。
惟有青山色,今古常不变。
江南江北许多山,到处登临得凭栏。
老木渐丹青有信,怒涛冲岸水生寒。
倦游半世乌三匝,往事千年指一弹。
落日正西催上马,依依回首问长安。
湖上风来波浩渺(miǎo)。秋已暮、红稀香少。水光山色与人亲,说不尽、无穷好。
莲子已成荷叶老。青露洗、蘋花汀草。眠沙鸥鹭(lù)不回头,似也恨、人归早。
微风轻拂着湖水,更觉得波光浩渺,正是深秋的时候,红花叶凋,芳香淡薄。水光山色与人亲近,唉!我也说不清这无比的美好。
莲子已经成熟,莲叶也已衰老,清晨的露水,洗涤着水中蘋花,汀上水草。眠伏沙滩的水鸟也不回头,似乎怨恨人们归去的太早。
参考资料:
1、陈祖美.李清照词新释辑评:中国书店,2007:5-8
2、龚学文.闺秀词三百首:漓江出版社,1996:68
3、赵明华.一处相思两处愁一代词宗李清照诗词品读:中国画报出版社,2013:189
浩渺:形容湖面空阔无边。秋已暮:秋时已尽。红、香:以颜色、气味指代花。
蘋:亦称田字草,多年生浅水草本蕨类植物。汀:水边平地。眠沙鸥鹭:眠伏在沙滩上的水鸟。
这是一首秋景词,词人以其独特的方式,细腻委婉又具体形象地传达出一种特色鲜明的阴柔之美。这首词当写于词人南渡前的早期。秋天给人们带来的常常是萧瑟冷落的感觉,自宋玉“悲秋”以来,文人笔下的秋景,总呈现出一种悲凉萧瑟之色。然而李清照这首《怨王孙》中的秋景,展现的是一幅清新广阔的画图,词人不仅赋予大自然以静态的美,更赋予生命和感情,由此见出词人不同凡俗的情趣与襟怀。
“湖上风来”句起语不俗,避开俗套。秋高气爽,常见风平波静,而一旦朔风初起,便会吹起悠远的水波,宣告着深秋到了,所以说“秋己暮”。而一句“红稀香少”,更通过自然界色彩和气味的变化,进一步点染了深秋的景观。大自然总是宜人的,深秋季节却别有滋味,这里,作者不说人们如何的喜爱山水,倒说“水光山色与人亲”,将大自然人情化、感情化了。正是这“与人亲”,方换得人与景亲,也才能真的领略到大自然的水光山色中的景物美,所以,作者所说的“说不尽、无穷好”言之有根,是从心田深处发出的真诚的赞颂之语。
下片虽然仍是对秋景色的继续描绘,但却不是简单的重复。莲实叶老、露洗苹草,都标示着深秋的时令,人所共见,却易于忽略,一经作者点染,便觉秋意袭人。而沙滩上勾头缩颈睡眠的鸥鹭等水鸟,对于早早归去的人们头也不回,似乎以此表示了它们的不满。这里,鸥鹭也人格化了,与上片的山水的感情化似是同样手法,但却一反上片的山水“与人亲”,而为鸥鹭对人恨,这一亲一恨之间就带给读者以清新多样之感,且通过人们郊外的不能久留,更深一层地透露出深秋的到来。
这首词造景清新别致,描写泪细密传神,巧妙地运用拟人化手法,写出了物我交融的深秋美意,耐人寻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