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水如斯活,佳山更莽佳。已留庄叟坐,也直寿卿来。
拄杖随行老,风花信口开。百年寻乐处,须子得吾怀。
猜你喜欢
昨夜江边春水生,艨(méng)艟(chōng)巨舰一毛轻。
向来枉费推移力,此日中流自在行。
昨天夜晚江边的春水大涨,那艘庞大的战船就像一根羽毛一样轻。
以往花费许多力量也不能推动它,今天在水中间却能自在地移动。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艨艟”:古代攻击性很强的战舰名,这里指大船。一毛轻:像一片羽毛一般轻盈。
向来:原先,指春水上涨之前。推移力:指浅水时行船困难,需人推挽而行。中流:河流的中心。
本诗借助形象喻理。它以泛舟为例,让读者去体会与学习有关的道理。“昨夜江边春水生,艨艟巨舰一毛轻”,其中的“蒙冲”也写作“艨艟”。因为“昨夜”下了大雨,“江边春水”,万溪千流,滚滚滔滔,汇入大江,所以本来搁浅的“蒙冲巨舰”,就如羽毛般那浮了起来。“向来枉费推移力,此日中流自在行”,说往日舟大水浅,众人使劲推船,也是白费力气,而此时春水猛涨,巨舰却自由自在地飘行在水流中。诗中突出春水的重要,所蕴含的客观意义是强调艺术灵感的勃发,足以使得艺术创作流畅自如;也可以理解为创作艺术要基本功夫到家,则熟能生巧,驾驭自如。这首诗很可能是作者苦思某个问题,经过学习忽然有了心得后写下来的。
莽莽鳌峰子,区区活水村。百年真眼孔,一个小乾坤。
几榻诸公下,吾家万古存。与君风月处,刚对白沙樽。
布褐聊自温,豆粥长一饱。只此深山居,逍遥以终老。
江边踏青罢,回首见旌旗。风起春城暮,高楼鼓角悲。
这首短诗写的是诗人到江边游玩,享受了美好的踏青节日之后,正欲赋归,却遇上吐蕃军队入侵四川,成都戒严,一时间旌旗鼓角,弥漫春郊。和平与战争,在一天内都逢上了,感情自是复杂得很,诗人以「见旌旗」、「春城暮」、「鼓角悲」来表达自己伤时忧国的感受,而其中的「暮」、「悲」,则可感知调子颇带灰暗。
白氏贤司马,昌黎真学官。
江湖惊落笔,朝野望弹冠。
天马高风骨,秋鹰折羽翰。
莱庭人白发,烟雨万松寒。
太华疑挨毕昴回,欲观形胜上云台。
雪中地把银屏立,雨后天将画轴开。
景好更宜和月看,客忙常是爱山来。
我知游者登临意,常恨西轩落日催。
穷武者丧。何但败北。柔弱亡战。国家亦废。秦始徐偃。
既已作戒。前世先王鉴其机。修文整武艺。文武足相济。
然后得光大。乱曰:高则亢。满则盈。亢必危。盈必倾。
去危倾。守以平。冲则久。浊能清。混文武。顺天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