才过洛水流觞会,又近田家上冢辰。百五春宵金鸭睡,大千世界玉龙鳞。
梨花雨落欺余艳,柳絮风来糁细尘。万绿丛中一蓑白,桐庐江畔老垂纶。
猜你喜欢
石壁高千尺,微踪远欲无。
飞檐如剑寺,?出剑门东,望上寺宇仿佛可见。
?古柏似仙都。
许子尝高遁,行舟悔不迂。
斩蛟闻猛烈,提剑想崎岖。
寂寞棺犹在,修崇世已愚。
隐居人不识,化去俗争吁。
洞府烟霞远,人间爪发枯。
飘飘乘倒景,谁复顾遗躯。
沈宋横驰翰墨场,风流初不废齐梁。
论功若准平吴例,合着黄金铸子昂。
这首诗评论了初唐诗人沈佺期、宋之问、陈子昂。初唐诗坛基本是南朝形式主义文学的延续,宫体诗充斥诗坛,文风绮靡纤弱。沈佺期、宋之问总结了六朝以来声律方面的创作经验,确立了律诗的形式,驰名一时,对唐代近体诗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元好问肯定了他们的贡献和影响(“横驰翰墨场”),但也批评了他们在诗歌创作上仍然没有摆脱齐梁诗风。
元好问认为,开唐诗一代新风的诗人是陈子昂。陈子昂复归风雅兴寄,高倡汉魏风骨,上接建安传统,以其诗歌理论和创作实践,终于廓清了初唐半个时纪齐梁余风的影响,迎来了以“风骨”、“气象”著称的盛唐诗歌创作高潮。他的“兴寄”、“风骨”理论成为后人反对形式主义柔靡诗风的理论武器。因此,元好问充分肯定了陈子昂的历史功绩,并将其革新文风与范蠡的平吴事业相提并论,认为也应为陈子昂铸像,以表其功。
芙蓉始出水,绿荇叶初鲜。且停白雪和,共奏激楚弦。
平生此遭遇,一日当千年。
日出群动发,大小各有营。之子何所为,泊然坐沈冥。
抽翰掞华辞,踯躅畏时英。累却不遽前,一出万象惊。
衔杯藉高咏,指顾浮云凝。勖哉深沉思,此物未可轻。
奚必公与卿,然后展高名。不见扬马辈,为郎动西京。
昨夜海风吹愁妇,云伴天涯乱云飞。绿眼红髯田氏岛,拾得云是千秋宝。
双手携来寄与君,勿但珍重比瑶草。可以之为骆丞蝉,可以之为沈令燕。
既可以飞亦可走,眉山骑鹿平何有。扶醉欲将天地翻,填心已速乾坤朽。
湘妃之瑟鼓不成,若兰之文回不明。愿君珍重珍重之,此意非君莫却知。
一声唤起便成春,向日庭台总可人。
本与东风旧相识,一回相见一回新。
先以下为基,终当保不危。泰山雄地镇,北斗正天维。
敏手誇能赋,忠言愿听卑。百常登观阙,九仞揭旌旗。
木有迁莺集,墉惟射隼宜。举家何氏隐,双下李愔搥。
大比杨雄好,长同巽卦为。巍然望尧帝,卓尔仰宣尼。
羊肆犹陈义,皇坟或媲词。变更惊岸谷,丰稔阅京坻。
醉枕日三丈,词场桂一枝。金城横绝险,龙马出权奇。
已著名僧传,仍先国手棋。张弓聊抑尔,封岱更增之。
郢曲故难和,牙琴谁复知。楩楠凌远壑,鸿鹄漾晴曦。
汉祖兴邦日,商宗享国时。设科求德劭,巡狩问年耆。
容驷开门户,摩霄展羽仪。形容上麟阁,勋阀照鳌碑。
密勿云台议,揄扬崧岳诗。岩岩具瞻峻,那复叹隆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