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百年中电火忙,元城游处佛灵彰。后来鹦鹉新禅长,曾忤猢狲旧队王。
山尚有神能迓客,僧关何党亦投荒。行人难解衰朝恨,黄叶空林话夕阳。
猜你喜欢
谁扇洪炉欲煮铁,一寸如冰不曾热。
岁寒心事梅花知,炭事如何与冰说。
西岩结屋烟作罩,斑斑不露如隐豹。
人生大欲刚断除,静处生涯乃仁乐。
碧梧翠竹呈琅玕,寒泉玉佩鸣珊珊。
终焉为计亦不恶,岂知白日生羽翰。
翻思一夜钟鸣时,先生高卧如希夷。
何人更嗔瘴鬼疟,及锋而用皆惊疑。
荐泉采菊想遗迹,奚其与侣昌黎伯。
薰莸已定人所知,聊把曾游纪岩石。
沧洲东望昼冥冥,一角荒山仗佛灵。夹径花霏连理树,断碑苔没读书亭。
六时钟磬林光碧,万里帆樯海气青。坐对石头无法说,将诗吟与蛰龙听。
太素卜令宅,希微启奥基。玄冲纂懿文,虚无承先师。
北邙望不极,漭漭水烟平。让岳峰难矗,支河势自横。
夕阳荒草树,乱冢尽公卿。但进一杯酒,何须身后名。
膏车度重关,重关路漫漫。
两厢既充轫,四牡何盘桓。
翘首望前,迢迢不可攀。
任重难为力,临歧发长叹。¤
都护新灭胡,士马气亦粗。
萧条虏(lǔ)尘净,突兀(wù)天山孤。
封将军新近消灭了胡人的主力,战士们和战马也都大口地喘着粗气。
敌人被消灭干净,边塞一片萧索、寥落,险峻的天山依旧那么孤单地高耸屹立。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都护:此处指封常清。
虏尘净:一作“虏塞净”,指没有战争。天山:横贯新疆中部,西部入中亚西亚,全长2500公里。
这首诗作于公元755年(天宝十四年),主要描写边疆安宁时战士们的生活情景。
前二句,“气亦粗”写出战士们征战极为辛苦劳累,又可见战士们因战胜敌人而士气高昂,欢欣鼓舞,还可见战士们为来之不易的安宁而高兴的同时,也有稍加休憩的愿望。如此复杂的思想感情,诗人准确地抓住了人马都大口呼吸的典型细节,并纤毫毕现地表现出来。想必当时诗人和战士们一样,也是“气亦粗”,于是抑制不住内心那份创作冲动,感而为义,发而为诗。
后二句,“净”字极言边塞十分安宁,也饱含着胜利的喜悦,还饱含着对艰苦征战的回味咀嚼。“孤”字既写出了天山突兀而出的奇景,更是诗人面对边疆安宁、寂寞的景象时放达心境的体现。“虏尘净”、“天山孤”两相对照,生动地反映了以前胡人驰骋天山,曾经耀武扬威、不可一世,如今天山依旧,胡人已遁迹远去这一变化过程。
全诗读来,如闻战阵的战鼓之声,短促有力,铿锵动人,掷地有声,毫不拖泥带水,于极短的篇幅中,有叙事、有写景,形象地刻画出边塞平静时的生活情景,表现了诗人奋战边塞的万丈豪情和卓越的艺术水平。
亨衢方四十,满谓乃翁如。
为底澼洸药,依然城旦书。
光尘风物裹,消息事情初。
束起东西玉,功名富贵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