杯水堂坳芥一舟,谁知夜半失宗周。但添战伐新残垒,无复人家近水楼。
华屋重来无片瓦,主人作吏在横州。愁来但觉村醪醉,悬想何乡尚胜游。
猜你喜欢
吏舍跼(jú)终年,出郊旷清曙(shǔ)。
杨柳散和风,青山澹(dàn)吾虑。
依丛适自憩(qì),缘涧(jiàn)还复去。
微雨霭(ǎi)芳原,春鸠(jiū)鸣何处。
乐幽心屡止,遵事迹犹遽(jù)。
终罢斯结庐,慕陶直可庶(shù)。
整年拘束官署之中实在烦闷,清晨出去郊游顿觉精神欢愉。
嫩绿的杨柳伴随着春风荡漾,苍翠的山峰淡化了我的思虑。
靠着灌木丛自由自在地憩息,沿着涧流旁任凭意愿地徘徊。
芳香的原野落着迷蒙的细雨,宁静的大地到处是春鸠鸣啼。
本爱长处清幽屡次不得如愿,只因公务缠身行迹十分匆促。
终有一日罢官归隐在此结庐,羡慕陶潜差不多能得到乐趣。
参考资料:
1、金性尧.唐诗三百首新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93:41-42
2、吉林大学中文系.唐诗鉴赏大典:吉林大学出版社,2009:183-185
3、沙灵娜何年.唐诗三百首全译:贵州人民出版社,1990:44-46
跼:拘束。旷清曙:在清幽的曙色中得以精神舒畅。
澹吾虑:澹,澄净。虑,思绪。
依丛适自憩:丛,树林。憩,休息。缘涧还复去:缘,沿着。涧,山沟。还复去,徘徊往来。
霭:迷蒙貌。
乐幽心屡止,遵事迹犹遽:意谓自己颇爱这地方的幽静,想住下来,却又几次终止,就因公事在身,形迹上还是显得很匆忙。
终罢斯结庐,慕陶直可庶:意谓终当辞官在此筑室,平生敬慕陶潜的愿望,到这时就可以接近了。慕陶,指归隐。直,或作真,就。庶,庶几,差不多。
韦应物晚年对陶渊明极为向往,不但作诗“效陶体”,而且生活上也“慕陶”“等陶”。这首诗歌就是韦应物羡慕陶渊明生活和诗歌创作的证明。
这是写春日郊游情景的诗。诗先写拘束于公务,因而案牍劳形。次写春日郊游,快乐无限。再写归隐不遂,越发慕陶。韦应物不想在局促的官署里度日,清晨来到了清旷的郊外。但见春风吹拂柳条,青山能荡涤自己的俗虑,又有微雨芳原、春鸠鸣野,于是心中为之清爽。走倦了歇歇,歇完了再沿溪边散漫行走。但毕竟他是个做官的人,心中时时要冒出公务之念,因此想以后能摆脱官职,结庐此地,过像渊明一样的田园生活。
这首诗写春天山野之景很清新,显示出诗人写景的才能。但韦应物不是陶渊明,陶渊明“复得返自然”后能躬耕田里,兴来作诗歌田园风景,农村景象处处可入诗中,处处写得自然生动。韦应物则是公余赏景,是想以清旷之景涤荡尘累,对自然之美体味得没有陶渊明那样深刻细致。陶渊明之诗自然舒卷,而韦应物则不免锤炼,如此诗中的“蔼”字。但平心而论,韦应物写景,在唐朝还是能卓然自成一家的。
这首诗以真情实感诉说了官场生活的繁忙乏味,抒发了回归自然的清静快乐。人世哲,经验谈,话真情真,读之教益非浅。“杨柳散和风,青山澹吾虑”,可谓风景陶冶情怀的绝唱。
经年偏恋黑甜乡,偶被人呼即路长。分茗桂湖围四士,论诗莲座继三唐。
已看海内复春色,不信域中终旧章。独有闲情抛未去,归来镫下漫思量。
缓步胜骑马,迷涂问跨牛。
莼丝方扰扰,湖水亦悠悠。
解后因成款,淹留却当游。
旁观君共我,真是两沙鸥。
峨峨旗箭拟高牙,帐下群凶击柱哗。蝇拂纶巾谁氏子,黄袍一旦竟身加。
一帘宿雨漏沈沈,岑寂空阶鲜足音。江渚杨花身世感,池塘春草弟兄心。
纵倾浊酿愁滩涤,不读《离骚》怨已深。无赖游丝两三尺,半明半灭湿墙阴。
大道无名,金丹有验,工夫片时。似婴儿娇俊,不离门户,盈盈姹女,缓步深帏。二八当年,黄婆匹配,隔碍潜通势似危。须臾见,见灵明宝藏,一点星飞。
其时。似执躬圭。深保护阴阳造化儿。转南辰北斗,回风混合,雷轰雨骤,只许天知。梦幻浮生,天长地久,云路著鞭休要迟。金不坏,合朋合德,三教同归。
名利悠悠两不羁,闲身偏与鹤相宜。
怜渠缟素真吾匹,对比清臞即故知。
日下吟行劳伴侣,松阳梦觉许追随。
日来养就昂藏志,不逐鸡群伍细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