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祖不思议,不许常住世。大众审思惟,毕竟祇这是。
猜你喜欢
今年七十八,四大相离别。火风既分散,临行休更说。
老去惜花心已懒,爱梅犹绕江村。一枝先破玉溪春。更(gèng)无花态度,全有雪精神。
剩向空山餐秀色,为渠(qú)著(zhù)句清新。竹根流水带溪云。醉中浑不记,归路月黄昏。
老来惜花之心虽已减,爱梅还绕江村去探寻。玉溪梅花一枝先报春。毫无花儿柔媚娇艳的姿态,洁白雅淡全然是雪精神。
欣赏青山秀色已嫌多余,只为梅花写下清新词句。竹林下流水带走水上云。酒醉中全然记不得,回家路上月出天黄昏。。
参考资料:
1、王延梯.辛弃疾词选:山东大学出版社,1999:92
2、傅承洲.苏辛词传:吉林人民出版社,1999:363
3、王明辉.辛弃疾词赏读:线装书局,2007:73
4、弓保安.宋词三百首今译:陕西人民出版社,1988:319-320
临江仙:词牌名,原唐教坊曲,双调五十八字,上下片各三平韵。老去:谓人渐趋衰老。心已懒:情意已减退。一枝先破:春天梅花先开。一枝,指梅花。破,绽开,开放。玉溪:水名,即江西信江,信江在玉山县境叫玉溪。花态度:谓花的柔媚之态。态度,姿态。雪精神:如雪一样高洁的精神。
剩向:尽向。餐秀色:秀色可餐,极赞妇女容色之美,也可用以形容山川秀丽,此取后义。渠:他(方言),此即指梅。著句清新:写清新的词句。浑:简直,全。
这首词题旨在次句“爱梅”二字。故全篇将人与梅层层夹写,写出梅之幽姿逸韵,及词人对梅花的钟情留连,也就展示了作者的情趣和人格。
起句:“老去惜花心已懒”,用笔逆入,以扫为生。次句“爱梅犹绕江村”,“犹”字与“已”字相对,突出梅花与众卉之不同。年齿老大,无意赏花,乃人情之常,然而不能忘情者,唯梅而已。陆游咏梅词云“幽姿不入少年场”,把少年繁华与烂漫花事并提,可见烈士暮年,偏赏梅花,有同嗜焉。下三句写所见梅花。“一枝先破玉溪春”,言眼前梅花一枝斜出,打破了春色闭锁的局面,透露了春之消息。“玉溪”,写出溪水清澈,有碧玉之色,水流垮琮,亦有溅玉之声。“更无”两句,仍以梅花与一般花卉对比来写。众花开时,姹紫嫣红,千娇百媚,招蜂引蝶。所谓“花态度”,乃娇媚俗艳之品。自来审美鉴赏中,有冰清玉洁、骨冷神清、风清骨峻等语,所谓“雪精神”,即包含清、冷、峻、洁多种审美因素。“花态度”与“雪精神”之别,实为雅俗之辨,志士与庸人之分。
上片写梅之高洁可爱,下片写词人对梅花的钟情留连。过片承“爱梅犹绕江村”句,谓寻梅直至溪山深处。“胜向空山餐秀色”,隐用前人诗句。晋陆机《日出东南隅行》诗:“鲜肤一向润,秀色若可餐。”杜甫《佳人》诗:“绝代有佳人,幽居在空谷。”此句是说梅花比佳人秀色更可爱。这两句意谓:我最爱到这山水幽静处,饱餐梅之秀色,为它写下新诗佳句,沉吟细品,觉沆瀣生牙颊间。“竹根流水带溪云”,是写梅之周围景物,也是词人醉卧之境。宋人咏梅,往往以水云萦拂,以幽篁相伴,其他俗艳之物,皆不得滥入。结尾两句,见词人之忘情。醉来与梅花晤对,惬意舒心,留连忘返。卧枕竹根,仰观流云,耳边溪水溅溅,梅花清香沁人,人间是非,一时净尽。可以说,这既是一首咏梅词,也是一首记游词。词人乘兴而来,踏月而归,一日清赏,可抵十年尘梦。而空山寒梅,得此人相对,亦可免寂寞矣。
一个闲身包万有,不能自把著针缝。
众缘聚衲须微细,妙相庄严一大通。
下下针锋无不实,条条线贯不空空。
连天铺地山和水,一合圆成始脱笼。
更有一般奇物处,岩前枯木笑春风。
昔我游云阁,及尔谬同官。高步参师友,长裾接绮纨。
索居方十载,相思劳万端。不言今夕遇,得尽故人欢。
酒随彭泽至,琴即武城弹。高斋屏馀热,珍簟宿轻寒。
叶落霜威重,蓂疏月色残。将归动离恨,弥伤行路难。
昌黎县中山水清,自昔挺特生贤英。上究羲农至周孔,攘辟老佛大道明。
我敬其人想其处,身縻禄仕无由去。崔生近日起昌黎,邂逅相逢谈所慕。
生昔泮水来游歌,明经三十登贤科。铁冠霜简入乌府,岁久政誉传流多。
天官奏绩天颜悦,五采祥云腾凤敕。堂上双亲共拜恩,更有重闱岁将百。
重庆堂中春昼长,寿酒日进青瑶觞。四亲三百又馀岁,白发苍颜皆乐康。
家庆融融由世德,兰玉森森荫松柏。剩取诗书遗后来,岂无继续昌黎伯。
湖色催清晓,风前一雪轻。不妨梅自笑,要与水争明。
万木云遮尽,千岩玉琢成。可怜青竹叶,寒甚与谁倾。
雾卷云收月迸光,一时烦浊变清凉。
怪来坐上深无暑,疑是山间已有霜。
老去岂期身尚健,閒中且以酒为忙。
故人若也坚辞醉,忍负良宵月满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