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秋气已清,马上事东行。蔓草垂墙湿,归云截树平。
雨停沙溜浅,风定野蝉鸣。欸乃声声慢,渔舟个个轻。
猜你喜欢
夜渚(zhǔ)带浮烟,苍茫晦(huì)远天。
舟轻不觉动,缆急始知牵。
听笛遥寻岸,闻香暗识莲。
唯看去帆影,常恐客心悬。
江中小洲笼罩在一片烟雾之中,天空也呈现一片苍茫晦暗之色。
船只轻小人不觉其动,看到船边缆绳被拉直才知道船夫正背纤而行。
听见笛声从对岸传来知道离岸不远了,又闻到荷花香味知道岸边长满了荷花。
夜色虽然晦暗却可看见隐约的帆影,在黑暗中好像悬挂在空中犹如渡客提心吊胆一般。
参考资料:
1、彭定求等.全唐诗(上).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年10月版:第646页2、《古代汉语字典》编委会.古代汉语字典.北京:商务印书馆国际有限公司,2005年1月版
渚:水中的小块陆地。晦:光线不明,昏暗。
恐:一作“似”。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夏夜渡江图,艺术构思颇为独特。诗先交待了画面的背景:江中小洲笼罩在一片烟雾之中,天空也呈现一片苍茫晦暗之色。这里由“浮烟”“苍茫”“晦”等词的渲染,表现出江上夜色的独特之处,视线既不明晰,也不是漆黑一片,以下的描写都是由这种独特的情境所生发。因为天色昏暗,远处景物不辨,失去了参照物,所以船行而人不觉其行,只是看见船边缆绳被拉得笔直,才知道船夫正在背纤而行,可见江水其实甚为湍急。突然听见悠扬的笛声从对岸传来,所以知道离岸不远了,同时又嗅见荷花的香味,所以知道岸边长满了荷花,通过听觉和嗅觉感受渡江的距离,实际上又暗含了牧童夜归与荷塘夜色的景境。夜色虽然晦暗,但江上由于水光映照,却可看见隐约的帆影,而这帆影在黑暗中好像点点悬挂在空中,犹如渡客提心吊胆一般。这样一来,在洲渚浮烟、天色晦暗的特定景境之中,既暗含了江水流急、白帆点点、牧童夜归、荷塘飘香的景色,又表达出夜间渡江的独特心境,可谓情景交融,构思别致。
鱼鳞息枯池,广之使涵泳。疏凿得蒙泉,澄明睹明镜。
一月城中走一回,路傍得句倩僧裁。纵令黄叶如金贵,不得而翁笑口开。
客舍芜城,汝病危时,夜火相依。恨延龄续命,都无大药,敛形裹足,更少完衣。
只说中秋,故园同返,讵料先还是衬归。亲朋送,共生徒一哭,声彻郊扉。
家贫活计原稀。更殁后、慈亲苦岁饥。念丧明孤子,无方可疗,析薪弱弟,甚日能肥。
我对霜风,哀吟至此,黯黯寒云日不辉。重烧纸,并乌丝写就,齐化灰飞。
窗户迎新燕,阶除巢乳鸦。
欲知春已暮,地上亦无花。
山林分老不求官,梅月窗深耐坐寒。
浮世人如春梦乱,明朝事作宿缘看。
膝边镫火心相符,眉里杯盘量自宽。
睡去醒来朝复暮,百年如此是平安。
且勿长亭折柳枝,离筵已判酒如池。因思会面难期处,直使衔杯到醉时。
樯燕留人双上下,岸花迎客半低垂。计程明日毗陵道,吟寄新诗欲倩谁。